
老年炎症性肠病
每年的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2010年由欧洲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协会组织、来自五大洲超过50个国家的患者组织共同发起,旨在提高公众对炎症性肠病的认识和了解。近年来,IBD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到2025年,预计中国IBD患者将达到150万例。随着人口结构改变,IBD患者人群有向老龄化发展趋势。2022年的主题是“IBD不分年龄”,老年人成为今年最受关注的患者群体。在IBD患者中,老年人是面临困难最多的群体之一。老年炎症性肠病一般指60岁或以上的发病群体。据国外统计,60岁及以上的IBD患者约占全部IBD患者的25%-35%。老年人之所以更易患此病,一般是由于身体中存在对IBD易感的基因,在吸烟、药物、不良饮食习惯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再加上免疫系统和肠道菌群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老、失调而造成。然而,没有典型的老年IBD患者。普通成人IBD早期症状包括慢性腹泻、血便、反复腹痛、恶心、体重下降、发热、贫血等;约60%患者存在肠外表现,其中关节痛和结节性红斑一般为首发症状。但老年IBD患者总体症状表现更为稳定,也较少发生肠外表现,呈现“非典型性”。老年性UC的临床表现与普通成人UC无明显差异,老年性CD的腹痛、体质量下降、发热和肠外表现等相对于普通成人CD较少见及较轻。老年性UC左半结肠型比普通成人UC多见;老年性CD结肠型比普通成人CD多见。许多老年人常患的肠道疾病与IBD表现相似,如感染性肠炎(特别是艰难梭菌感染)、缺血性肠病、憩室引起的节段性结肠炎、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肠病、放射性肠炎、显微镜下肠炎、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等。IBD本身即存在确诊难的问题,有研究表明,对于克罗恩病,年轻患者平均诊断延迟时间为2年,老年患者则为6年。由此可见老年IBD由于其症状的非典型性与复杂性,确诊更具挑战。老年IBD与普通成人IBD的最大差异是年龄因素所致的全身机能和免疫力低下,以及有多种疾病共存,这些差异导致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风险的增加。例如:5-氨基水杨酸(5-ASA)、糖皮质激素和硫嘌呤类药物对老年性IBD的疗效与普通成人IBD相似。5-ASA是老年性IBD最常用的药物,相对安全,但对有严重肾功能哀竭或心衰患者要密切监测肾功能。老年性IBD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显著高于普通成人IBD,原有高血糖和高血压者病情可能加重至难于控制。因此在使用IBD治疗药物时应进行监测。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关注老年IBD患者的心理问题。对IBD反复发作的恐惧及频繁如厕的羞愧感会极大影响患者的心理,甚至使其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患者可以听听放松的音乐、在宁静的地方散步、与朋友聊天、阅读、放松和呼吸锻炼、练习太极等都可以舒缓情绪。家人要倾听他们的诉苦、理解他们表现出的低落和不稳定情绪、在他们应对病情时给予鼓励。
本文是刘京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