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把胰腺癌当“胃病”?切莫放过胰腺癌发病早期信号!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占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7位,女性第11位,位居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第6位,较15年前大幅度升高。胰腺癌有“癌中之王”之称,这是因为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而胰腺又位于腹部深处,胃和脊柱之间,早期影像学表现不明显,疾病进展迅速,使得绝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导致胰腺癌患者生存预后差。
1.早期症状
那么,为了早期发现胰腺癌,哪些症状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呢?大多数人早期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但是很多人缺乏警惕,认为自己患有“胃病”。这是因为胰腺癌患者出现的早期消化道症状与胃炎等疾病相似,因此很多患者容易忽视这些症状,导致病情的延误,影响生存预后。腹痛是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多位于上腹部或脐周,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可向腰背部放射,可于卧位及晚间加重。

部分患者在病程中可能出现黄疸症状。一般胰头癌更常见,且在疾病早期阶段即可出现,这是由于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引起。而病灶位于胰体、尾部时多无黄疸症状。一般皮肤、巩膜出现黄染,呈进行性加深,伴有皮肤瘙痒、浓茶色尿、陶土色粪便。

同时,要警惕近期体重发生迅速下降的症状。胰腺癌晚期常伴有恶病质,癌细胞的消耗、食欲不振、焦虑、吸收障碍导致了患者体重的大幅度减轻。
因此,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腹胀、持续性腹痛、近期体重大幅减轻等相关症状,我们应予以重视,高度警惕,不要忽视肠胃病症状!
2.高危因素
哪些人群需要提高对胰腺癌早期诊断的警惕呢?在我国,满足以下任何一项,即可认为存在胰腺癌高危患病因素。(1)年龄超过40岁且出现非特异性的腹部症状;(2)长期吸烟、饮酒;(3)有胰腺癌家族史;(4)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质;(5)慢性胰腺炎,特别是伴有癌前病变;(6)新发糖尿病;(7)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3.诊断方法
为了确诊是否患有胰腺癌时,我们要去医院进行什么检查呢?(1)肿瘤标志物:如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等,血液化验中的肿瘤标志物升高提示患者具有患有胰腺癌的可能性,但是需要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2)薄层CT:最常用,能清晰地显示胰腺癌的位置、大小、血供情况。相比于CT扫描而言,薄层CT大大提高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3)超声内镜: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为胰腺癌定位、定性提供了最准确的诊断方法。(4)PET-CT:有助于反应肿瘤的代谢活性和全身肿瘤负荷情况。
尽管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旦发现胰腺癌,我们就只能束手无策、坐以待毙。我们要重视胰腺癌早期临床征象,对于上述提到的症状保持高度警惕性,杜绝侥幸心理,尤其是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要积极进行定期体检。一旦确诊为胰腺癌后,可以尽早通过手术治疗,辅以放化疗等手段控制癌症的转移和复发,改善患者预后。在胰腺癌未发生转移前进行切除,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期。
所以,我们不要放过胰腺癌早期的“蛛丝马迹”,及早就诊,抓住治疗时机,赢取更多时间!
图源:网络
参考文献
[1] KLEIN A P. Pancreatic cancer epidemiology: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lifestyle and inherited risk factors [J].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1, 18(7): 493-502.
[2] WOOD L D, CANTO M I, JAFFEE E M, et al. Pancreatic Cancer: Pathogenesis, Screen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 Gastroenterology, 2022, 163(2): 386-402.e381.
本文是刘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