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秘困扰,怎么办?
排出

困难、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排指分级预防
1. 一级预防:功能性便秘的病因主要与饮食、生活习惯、精神心理及滥用药物等因素有关,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以上因素,采取相关措施,在源头上预防疾病的发生。主要的措施如下:
(1)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睡醒和餐后结肠动作电位增强,能将粪便向结肠远端推进,是便意最强烈的时候,最容易将粪便排出体外,故晨起后和餐后是排便的最佳时机。
(2)每天摄入 1.5~2.0 L 水,坚持适当锻炼,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久坐不动。
(3)多进食高纤维含量的食物,避免进食过少或食物过于精细,导致对结肠刺激减弱。
(4)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便秘的发生。
(5)当外出旅行、生活节奏发生变化时,不要压制自身的便意,一有便意时,应及时如厕。
(6)出现负面情绪时,及时调整心理状态,严重时可咨询心理或精神疾病相关专家。
(7)避免滥用药物,尤其避免与便秘相关的药物。
2. 二级预防:主要指对便秘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致便秘的危险因素及目前是否有便秘的症状(筛查),有危险因素者,应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如有便秘症状,及早进行干预。
3. 三级预防:对功能性便秘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需要长期随访评估,防止转为慢性便秘。可隔2~4周进行经验评估,如治疗无效,应积极查明病因,必要时转诊;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便秘,需防止因便秘加重病情。

健康教育
1. 便秘的危险因素和危害:告知便秘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便秘的病因、诱发因素,尤其对于高危人群。2. 便秘的自我预防技巧:应从饮食、生活习惯、心理等方面预防。
3. 病情的自我监测与管理:识别便秘,区分轻、中、重3种便秘程度,避免滥用药物。患者应了解便秘治疗的基本原则、药物的选择方法、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提升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避免滥用药物,患者应知道何时该寻求医生的帮助,配合医生的管理。

特殊人群
1. 老年人:老年人便秘主要与缺乏运动、因病服用相关药物有关,治疗手段主要为改变生活方式、尽量停用致便秘的药物。容积性、渗透性泻药为首选,严重者可短期适量应用刺激性泻药。
2. 妊娠妇女:适当运动、多饮水、增加膳食纤维为主要治疗措施,可选用安全性好的乳果糖、聚乙二醇、容积性泻药。应避免使用蒽醌类泻药和蓖麻油。
3. 儿童:基础治疗包括家庭教育、合理饮食和排便习惯训练,对于粪便嵌塞者,可选用开塞露或温生理盐水灌肠。乳果糖、聚乙二醇、容积性泻药证实有效,安全性好。
4. 糖尿病患者:便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可尝试使用容积性、渗透性和刺激性泻药。
5. 终末期患者:终末期患者发生便秘与运动和进食减少、使用阿片类药物等有关。预防性使用泻药极为重要,可使用刺激性泻药或联合渗透性泻药或灌肠药。

欢迎大家通过“滇医通”和“云南大学附属医院”预约肛肠科龚鸿教授(每周一、二、五早上)
本文是龚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