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付朝杰 三甲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508人已读

正常人外周血液偶见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湿疹等病毒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另外,巨细胞病毒、HIV、β-链球菌、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感染和接种疫苗,也可引起外周血液异性淋巴细胞增多。

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患儿,异淋升幅一般在 5%~10%;感染 EB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的患儿异淋的增高幅度比其它病毒要高,当异淋大于 10%以上对于诊断由 EB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提供重要依据,异淋比值越高诊断 IM越有价值。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付朝杰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