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骨近端骨纤维异常增殖病理性骨折手术治疗
患者男性,54岁,以“高处坠落伤致右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3小时”为主诉入院。入院后查体:右下肢外展外旋短缩畸形改变,右髋肿胀明显,可见少量皮下瘀血性改变,右髋部压痛及叩击痛阳性,因疼痛,右髋部活动受限,踝关节及膝关节活动尚可,足背动脉搏动可,末梢血运正常,感觉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X线检查提示:

右侧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病灶范围大
CT检查提示:


骨折并病灶形成,骨皮质变薄
入院诊断:1.右侧股骨粗隆下病理性骨折 2.右侧股骨近端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诊疗经过:入院后积极完善检查,给予消肿,止痛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治疗,排除手术禁忌症后,择期行右侧股骨粗隆下病理性骨折病灶刮除,取髂骨植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手术经过:术中彻底刮除病灶,可见大量异常病变纤维增殖物,病灶处骨质变薄,局部突起改变,随后取双侧髂骨充分填塞于股骨空腔处,复位骨折端,植入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透视可见位置良好。术后影像学检查: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物位置良好,病灶处彻底刮除植骨改变。


(术后第2天X线检查:骨折复位及钢板位置良好,病灶处彻底刮除植骨改变)
治疗效果:手术顺利,术后给予加强营养,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前患者因骨折,右髋部疼痛明显,肢体不能活动,不能翻身,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通过手术治疗,骨折端非常稳定,故术后肢体活动时疼痛明显减轻,仅术后伤口疼痛不适;术后第1天,患者可坐起吃饭,可被动行患侧肢体屈伸功能锻炼,可翻身;术后1周,可主动行患侧肢体功能锻炼,可坐轮椅外出;术后半月,伤口愈合良好,拆除伤口缝线,嘱咐患者出院,定期来院复查,治疗效果良好,患者非常满意。复查术后1年影像学检查:骨折已愈合,骨折线消失,病灶处未见复发。


(术后1年X线复查:骨折已愈合,骨折线消失,病灶处未见复发)
注意事项:出院后嘱患者术后1月,来院复查X线,可扶拐下地走动,但患侧肢体不能着地,以免骨折再次移位或钢板螺钉断裂等;术后3月,复查X线,可扶拐逐渐下地负重锻炼,不建议负重干活;术后6月,复查X线,部分患者已恢复正常生活行走,可恢复部分体力劳动;术后1年,复查X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回归正常劳动;术后定期复查X线检查,可动态观察病变是否复发,以及骨折愈合情况,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患者是否下地功能锻炼。
个人感悟: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也称为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以骨纤维组织增生,变性成幼稚的交织骨为特征的良性疾病。常见于10-30岁年龄段,也有50岁以上患者。其发病原因尚无明确病因,多数研究认为是偶发的基因突变导致正常骨组织被吸收,随后由均质梭形细胞的纤维组织和发育不良的网状骨小梁所替代。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局部畸形及疼痛。早期病人通常无明显不适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局部可出现酸胀或轻度疼痛;而更多患者是因为骨折等原因拍摄X线片,才被发现。对于病变较小或无症状患者,可继续观察,暂不行手术治疗。对于病灶范围较大,明显畸形或骨折风险极大的患者,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因为早期发现病灶尚没有骨折和发现了骨折了治疗方案不同,恢复也不一样。该病治疗后有复发可能,故术后应定期复查。
本文是王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