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抑郁女孩的自述:曾身处黑暗,幸运的迎来了阳光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很难被发现,对于抑郁求助普遍延误。菁菁就是其中一员,她曾一个人忍受着抑郁的折磨,十分痛苦无助。
因为心理问题的隐蔽性,家长对于孩子的情绪、人际、学习方面的求助信号不敏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不够,对心理疾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很多孩子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
菁菁希望自己的分享能让更多孩子和家庭了解抑郁症并及时治疗,早日走出阴霾。
没有人在意我,
活着真的很痛苦
我在高一时确诊抑郁症,回想起来很早就有苗头。
我的父母因为工作总出差,我隔几天就要到爷爷家吃住,爷爷非常重男轻女,好吃的给其他孩子,对我特别冷淡,我一直觉得很委屈。
对比之下,我更不想回到自己家,父母不关心我,而且经常吵架,而且时不时动手,他们打架的晚上我会做噩梦,害怕一觉醒来两人都躺在血泊里。
可能我本身比较敏感,总是容易多想,只要想到别的孩子都有幸福的家庭,就忍不住流泪。
学习压力加上家庭环境的影响,中考前一年我几乎每天失眠,白天也容易走神,长期的压抑、忍耐,让我总是情绪崩溃,即便考上还不错的高中,我也没有开心的感觉。
高一刚开学没多久,我坐在教室,突然“嗡”的一下,觉得老师讲的话都没有办法进入脑子,旁边的细小的声音突然放的无限大。
后来,我能明显感觉到身体沉重,不想学习不想动,每天强撑着坐在教室,看不到希望。
没多久班主任打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我的情况,说我有抑郁倾向。
“不愁吃也不愁穿,有什么好抑郁的。”爸爸的话让我心像针扎着一样痛。
“我特别特别难受,一直都非常痛苦,为什么你们一点也不关心我。”我冲到厨房拿起刀扎进自己的胳膊,鲜血流出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快感。
他们吓的不轻,妈妈赶快给我处理伤口,发现了我胳膊上的几道划痕。
他们意识到我的情况非常严重,就送我到医院检查,确诊是中度抑郁。
我开始按时吃药治疗,药物会让我有一些力量去生活,但是副作用剥夺了我的快乐,任何事情都不能让我情感波动,变得麻木,常常会回想过去的遭遇,想着想着,心情又陷入低谷。
父母在医生的建议下让我做心理咨询,因此我来到安肯。
在这里开始了我的疗愈之旅,父母吵架的无助,被同学排挤的痛苦,忍受抑郁的孤独,这么多年的辛苦终于有了出口,几次咨询下来我都忍不住哭泣。
心理咨询师会理解我,肯定我,重塑我的自信心,也让我意识到要好好照顾自己。
当我的情绪改善,状态也明显好转,父母也愿意参与到家庭咨询中,他们不再吵架,不再说一下“想开点”之类的话,我们能好好聊天,一起出门散步,我们的关系开始变得亲密,这是我不敢想象的。
我逐渐放下过去的伤痛,和抑郁和平共处,父母正在学习如何照顾我,我们都在向着好的方向转变,非常感谢安肯,也很感谢我的父母和所有关心我的朋友。
抑郁症最大的敌人就是爱,我经历了很多黑暗,也幸运的迎来了阳光。
青少年时期身体快速成长,心理也逐步走向成熟,这个阶段被称为“青春期”或“叛逆期”。
对大多数青少年来说,青春期时内心存在矛盾与冲突,容易存在各种困惑和烦恼,如果未能正确引导及疏解,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家长可参考以下内容,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留心孩子发出的信号。
您的孩子是否有以下症状:
1、情绪持续低落、觉得活着没意思,自卑,对原本感兴趣的事失去兴趣。
2、担忧害怕,如考试、发言、上学、参加社交活动等,出现回避行为。
3、沉默寡言,不和他人交流,行为退缩,或出现怪异行为,自言自语,自笑。
4、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完成作业困难,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或一直低下。
5、体重明显下降,进食时回避他人。
6、入睡困难,早醒或夜醒多。
7、经常存在人际冲突,易怒,行为冲动。
8、遇到突发事件后,难以适应,影响到日常学习和生活。
9、存在医学检查难以解释的身体不适症状。
10、性困惑或性行为异常。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行为表现,并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定位心理问题,尽快解决心理困扰,以免延误治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