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周文明 三甲
周文明 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皮肤性病科

瘙痒难受,确诊中重度特应性皮炎,该怎么办?

543人已读

特应性皮炎(AD) 是一种慢性、易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又曾经称为异位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特应性湿疹等。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其典型特点是皮肤干燥、剧烈瘙痒以及慢性湿疹样皮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9月23日,好大夫《湿疹/特应性皮炎大讲堂》特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的周文明医生进行了一场精彩的直播活动,针对患友们关心的几大问题,给出了专业解答,并为众多患者进行了答疑解惑。

辉瑞直播大讲堂二维码.jpg

(扫码观看更多科普内容,搜索/关注:湿疹/特应性皮炎大讲堂)

特应性皮炎常从婴儿期起病,可伴发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其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年龄阶段性特点,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和成人期、老年期四个阶段。

婴儿期(1个月至2岁):表现为婴儿湿疹,皮损多分布于双侧面颊、额头、头皮,可出现红斑、鳞屑、糜烂、渗液、结痂,俗称“奶藓”。

儿童期(2-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不经过婴儿期,皮损表现为皮肤干燥肥厚、苔藓样变等亚急性皮炎或慢性皮炎,也可出现痒疹样改变,好发于手肘、腘窝和小腿伸侧这些弯曲的地方,中医称之为“四弯风”。

青少年和成人期(12-60岁) :皮损与儿童期类似,也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部位,也可发生于躯干、四肢、面部、手部,大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损害,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痒疹样。

老年期(>60岁):男性多于女性,皮疹通常严重而泛发,甚至出现红皮病。

特应性皮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治疗的目的是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若不及时治疗会发展为中重度,而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常表现为皮肤大面积干燥、瘙痒非常频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的患者,控制瘙痒和清除皮损是患者 最迫切的治疗需求。因而对于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局部药物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需要启动系统治疗。

其治疗策略核心是“达标治疗”,以患者需求为中心设定目标,也就是尽快控制瘙痒、清除皮损。系统治疗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快速诱导缓解,可分解为:2周瘙痒缓解、4~12周瘙痒、皮损及生活质量持续改善;长期目标是维持缓解和预防复发。

目前可用于中重度AD系统治疗的药物包括:传统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高选择性的JAK1抑制剂,以及系统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等。其中JAK1抑制剂阿布昔替尼适用于对其他系统治疗(如激素或生物制剂)应答不佳或不适宜上述治疗的难治性、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成人患者。

阿布昔替尼是一种只需每日口服一次的小分子JAK抑制剂,可以选择性地抑制JAK1,通过调节多种与AD病理相关的细胞因子发挥作用,并且在清除皮损、改善瘙痒以及控制湿疹严重程度方面表现出明显功效,总体耐受性良好,每日一次的口服方式也更加便捷。

总之,AD的治疗方法很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个性化、阶梯型的方案。患者应定期复诊、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不随意停药或者减药,在病情控制后要注意维持治疗。随着目前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AD患者能获得及时、规范、长期的治疗,使AD的症状显著改善,复发减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周文明
周文明 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皮肤性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