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_好大夫在线
1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更好的管理特应性皮炎

发表者:高翔 人已读

近年来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相关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逐渐增加。疾病迁延、容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9月22日,好大夫《湿疹/特应性皮炎大讲堂》特邀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高翔医生进行了一场精彩直播活动,针对患友们关心的五大问题,给出了专业解答,并为众多患者进行了实时答疑解惑。

辉瑞直播大讲堂二维码.jpg

(扫码观看更多科普内容,搜索/关注:湿疹/特应性皮炎大讲堂)

一、什么是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AD),又名特应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的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干燥、剧烈瘙痒、湿疹样皮疹。特应性皮炎发病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和免疫调节异常密切相关。特应性皮炎的另一个名称叫做痒醒症,因患者往往夜间瘙痒症状明显,难以入眠及早醒而得名。

二、特应性皮炎的诊断

如何诊断特应性皮炎?临床常用的是一看、二问、三化验。

一看。看是否有湿疹样的皮损;

二问。问:1.患者皮损持续时间是否大于六个月;2.是否有过敏性的家族史或者个人过敏史。其中过敏性的家族史包括父母、祖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是否有过敏性的鼻炎、湿疹及哮喘。3.个人过敏史,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的疾病。

三化验。化验指的是血液过敏原的检测,包括总IgE或者特异性IgE及嗜酸粒细胞。特应性皮炎患者往往血清总IgE、特异性IgE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其中特异性IgE包括尘螨,霉菌,花粉,鸡蛋,小麦,牛奶等过敏原。

三、特应性皮炎的早期表现是什么?

皮肤出现干燥、红斑,伴剧烈瘙痒是特应性皮炎的主要症状,当出现以上症状时要警惕特应性皮炎。婴儿期皮损通常较为广泛,累及包括面部、四肢、躯干。到1~2岁开始慢慢病变部位较局部化,通常累及屈侧表面,特别是在弯曲褶皱部位。青少年和成人皮损呈苔藓样斑块,特别容易发生在手、腕部、脚踝和眼睑处,也可累及躯干和头皮。如若早期特应性皮炎不引起重视,往往进展成中重度特应性皮炎。

四、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和危害

中重度的特应性皮炎皮损表现为结节样痒疹、苔藓样变以及剧烈瘙痒;由于瘙痒导致的睡眠障碍给患者的生长发育、学习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另外,疾病发生到成年期或者是老年期,往往症状较重。

五、确诊为特应性皮炎,应该怎么办?

第一、去正规医院积极治疗

诱导缓解治疗阶段尽早启动,可快速控制炎症及瘙痒,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在治疗的选择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合每个病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和治疗药物。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外用药治疗、紫外线疗法以及系统的治疗。

其中,患者最关心的药物治疗具体包括:对于轻度特应性皮炎,局部治疗为主,外用TCI及TCS类药物。对于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外用药物联合系统用药,a.传统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甲氨蝶呤. 仅可作为短期方案推荐用于特应性皮炎急性期快速控制症状。b.系统糖皮质激素:基于安全性的考虑,对病情严重、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可短期应用。c.生物制剂: 度普利尤单抗适用于外用药控制不佳或不建议使用外用药的6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d.JAK抑制剂:高选择性的JAK1抑制剂,适用于对其他系统治疗(如激素或生物制剂)应答不佳或不适宜上述治疗的难治性、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成人患者。该药物在清除皮损、改善及控制瘙痒方面效果明显,总体耐受性好,且每日一次的口服方式非常方便。

第二、规避触发和加重的因素

a.室内外过敏源回避:房间应通风透气,床上用品常清洁清洗,避免接触宠物毛等。花粉季节尽量呆在室内或者带好口罩 ,尽量少到树底、花草边,避免蚊虫叮咬。

b.食物回避:不应盲目回避食物,对于食物过敏的诊断应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过敏源检测,结合饮食回避和激发试验来明确诱发或加重特应性皮炎的食物,再予以适当回避。

c.避免和减少搔抓:剪短指甲、睡觉戴手套等。

d.避免皮肤刺激因素:如:环境温度变化大、汗液刺激、不合适衣物(毛织物、化纤衣服、紧身)、刺激性化学物(清洁剂、洗涤剂、甲醛)接触皮肤。

第三、皮肤护理

修复皮肤屏障和保湿:建议洗澡水温不宜过高(35-38℃),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5分钟),浴巾轻轻吸干皮肤后立即搽润肤剂锁住水分;足量多次使用润肤剂是维持治疗的主要手段,应做到每天使用2次及以上。新生儿尽早使用保湿剂,可减少和推迟特应性皮炎发生。

总的来说,特应性皮炎病程较长、容易反复,瘙痒症状明显,给患者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困扰,儿童期控制不佳,发展至成人期,症状更加明显,所以需要早期出现以上的症状尽快去正规医院进行就诊,进行治疗护理。

本文是高翔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