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包祖晓 三甲
包祖晓 副主任医师
台州医院 医学心理科

想休学背后的心理机制很复杂,需要注意继发性获益问题

234人已读

曾遇一位女性,18岁,当地某重点高中的学生。该来访者初中时成绩不错,在班里名列前5。上高中以来,成绩下降,出现了失眠、紧张、身体不适等症状,头脑中还不时冒出不想上学的念头,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她妈妈就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陪读,情况暂时改善。但没多久,该来访者又反复出现不适,不想上学的念头越来越强烈,觉得“现在的教育是误人子弟,浪费生命,还不如去打工”,“如果家人再逼着她去读书,就选择离家出走或自杀”……家长遂把她带到台州医院心理卫生科。接诊医生了解了相关情况,建议进行情绪和个性方面的评估时,她父亲说:“医生,你先给她打张‘抑郁症’的证明,以便办理休学,然后我带她出去旅游一趟,如果还不好,再找你就诊。”当医生说这样不妥时,她父亲开始破口大骂:“你这医生怎么连最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良心被狗吃了!”,后又说“如果你帮助我,我全家都会感谢你一辈子”……不管医生如何解释,她父亲就是不理解。

我们心理卫生科不时遇到这种情况:来访者的临床状态属于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性障碍,但来访者本人和家属要求医生开具医疗证明:有些要求休假,有些要求换岗位,有些要求提前退休。他们经常说的话是:“单位领导/老师说了,要先到医院开证明再办请假/换岗位/办理休学……”当医生告诉他们不妥——这是帮倒忙行为,也是违反医疗原则的行为,因为,这种“继发性获益”对“人”的成长并没好处,我们还是一起探索如何去摆脱“存在性困境”时,往往会招致他们的不满,甚至辱骂。

这是我记录在著作《正念生活:心理医生教你摆脱焦虑的折磨》这本书中的案例和内容。


包祖晓
包祖晓 副主任医师
台州医院 医学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