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房颤?房颤有哪些危害 如何治疗房颤?
房颤是一种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人群患病率接近1%,按此计算,我国的房颤患者可能高达1300万。房颤专业名叫心房颤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激动是从窦房结开始的,窦房结发出节律规整的电激动(60-100次/分),并依次通过心房、房室结传导至心室,使整个心脏规律协调的收缩与舒张,从而保证心脏的泵血功能以满足身体的需要,这种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当房颤的时候,指挥中枢由心房来指挥,但心房有多个指挥领导,各自为政,让你的心跳就忽快忽慢,忽强忽弱,所以房颤时,导致心室频率快而且不规则,这使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时心房的激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虽然由于房室结的保护作用可使这些激动不能全部到达心室,但是心室率(心率)仍然可以达到100-160次/分,这比正常窦性心率快,而且节律绝对不整齐。


一、房颤的病因
房颤的发生和年龄密切相关,年纪越大,房颤发生率越高。整体人群房颤发生率在1%~2%,而在40岁以下人群中,其发生率仅有0.5%,在80岁以上人群中,可达8%。衰老不止体现在脸上的皱纹,也包括血管,甚至心律的紊乱。
瓣膜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遗传因素,都和房颤的发生有关,但绝大部分患者很难找到原因称为孤立性房颤,但没有找到病因,并不是真的没有病因,只是技术条件还未达到而已。
二、房颤临床症状
由于心房颤动的患者心跳极不规则,患者一般都会有心慌的感觉,如果心跳加快,感觉就会更加明显,如果是突发的房颤,心率比原来快很多,患者就会感觉心室跳动会很快,也会导致血压下降,病人会感觉头晕,甚至可以晕倒;如果长期跳得快,就会导致心衰,患者出现活动就气喘,呼吸困难等;房颤很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跑到血管里,就会堵塞相应的血管,导致动脉栓塞,一般多跑到脑血管,导致中风。
但也有相当大部分的患者,房颤并无症状,直到发生了卒中或者在体检中才发现自己患有房颤房颤。没有症状并不代表没有危害,平素的沉默带来的是突然的爆发。
二、怎么确定自己得了房颤呢?
房颤的诊断很简单,单靠心电图就可以确诊。对于阵发性的房颤,可以在发作的时候做心电图,也可以做动态心电图,24小时监测,可以抓到房颤的发作。房颤的诊断很容易,出现症状或者体检时完善一份心电图,如能够完善一份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则更好。发现了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期绝对不齐的现象,便可以诊断房颤。

三、房颤主要危害
房颤本身很少致命,但房颤发作的快心室率会导致患者很不舒服,表现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本身有心脏基础疾病会诱发心衰加重。但房颤的心室率不快,患者可能没有症状,所以有些患者是体检无意中发现自己患有房颤,而且不知道啥时候得的。但房颤最大的危害是心房内容易长血栓,当栓子脱落的时候,就会沿着动脉血流随波逐流,全身动脉系统的栓塞,如果栓塞脑动脉,就可以造成脑梗塞而且往往是大面积的脑梗塞,致死致残率都很高;如果栓塞下肢动脉会导致下肢动脉闭塞和缺血坏死,如果栓塞肠动脉会导致肠坏死,栓塞肾动脉会导致急性肾脏功能衰竭。房颤最大的风险是脑卒中概率比正常人群高6-7倍。长期心室跳动过快的房颤和还会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


四、房颤需要怎样治疗呢?
房颤治疗套路其实很固定,抗凝才是根本,才是减少卒中事件的根本,房颤手术其实主要是改善快速房颤发作导致的相关症状。
1)如何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率很低,一年发作个二三次,甚至几年一次,这种情况甚至可以完全不管它。在发作当时去医院急诊药物恢复正常节律。
2)如何这种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繁,隔三差五来一次,这种情况先尝试服用心律平或美西律或胺碘酮药物治疗,尽可能转成窦性心律,就是我们正常的心律,如果效果不好,首选导管消融手术,同时服用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酯预防脑卒中。
3)如果是持续房颤或永久性房颤,如果心室率不快或者很少增快或者服用倍他乐克等药物可以控制心室率,这种情况患者一般没有症状,重点是抗凝预防脑卒中,不一定选择导管消融手术治疗,因为这种慢性房颤手术成功率不高,不一定从手术获益。
本文是张铭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