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江荣才 三甲
江荣才 主任医师
宣武医院 神经外科

救患者一命,我却不知道做得对不对

159人已读

这是一位89岁老年女性。因恶性淋巴瘤大B细胞型(据说原发部位在肝脏,但已经长到口腔),经历了n次化疗。在化疗中发现肝硬化及食道静脉曲张,脾脏亢进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化疗后不仅全血系下降,还一度确诊化疗后腹膜炎……一个多月前,老人家头部轻微受伤,一个多月后的某天夜晚,突然不适,意识变差,被紧急送到当地医院血液科。头CT确诊双侧硬膜下血肿,其中左侧巨大(图1),右侧疑似有新鲜出血。我电话中得知她凝血功能全线飘红,血小板很低,意识障碍。当时的主管医生说量血压后袖带压痕都压出了满手臂的出血瘀斑,担心脑出血持续,认为患者很难存活。家属也做好了后事准备。


我和患者儿子关系良好,因此应邀为他母亲诊疗。此前已经建议当地医生给患者输血小板和冷沉淀,并建议使用少量高渗盐水。大约9个小时后我看到了患者,输完高渗盐水后患者已由昏迷转为嗜睡,可单字回答提问。输完血小板后,患者血小板也只有3万/ml,但代表凝血程度的D二聚体超正常值14倍,她一方面凝血过度,一方面有硬膜下新鲜出血,面临脑疝风险;还有严重肝硬化,免疫力低下,具有明确的手术禁忌证。但是,如果不手术,患者昏迷会逐步加深,很快就继发肺炎,诱发腹膜炎,血栓形成;如冒险手术,则患者很可能发生大出血,死亡风险高。有没有折中方案?

我看患者在输液,静脉穿刺处并无淤血。我想如果用最细的针穿刺患者颅骨,放出一点硬膜下血肿,是不是可以避免常规钻孔手术带来的巨大出血风险?一旦操作成功,则可以解除脑疝风险、甚至改善意识,为后续治疗带来机会。我曾经来此地会诊过,当地的脑外科科主任很信任我,给我看他的设备:一个国产硬通道颅骨钻孔工具盒,钻头直径只有3mm,长度2.5cm,算上颅骨厚度,完全可以安全抵达血肿而不会穿到脑子。我们决定冒险。但我们商定了原则:只做一侧,旷置右侧;只局麻,不镇静;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因家属沟通零障碍,我们连夜实施了这个最小创口的锥颅术,操作迅速成功,并看到浓黑的血喷涌而出。此时,刚才还嗜睡的老人开始清醒,因刀口稍有疼痛,抱怨声音洪亮。不到半小时我们结束操作回到病房。我交待系列注意事项后,决定第二天开始他汀加激素治疗,以促进残余血肿吸收和预防手术侧血肿复发。

次晨老人已清醒,家人开始喂她米粥。复查头CT见左侧血肿完全消失,右侧血肿并没有增大,但左侧基底节似乎有点状出血,可能跟患者术中清醒,挣扎活动有关。我庆幸当时的单侧穿刺决策,否则可能导致双侧基底节出血,后果将非常严重。当天上午即拔除引流管。下午,患者已坐床上吃青菜炒肉片和粥,好像马上就可以回家正常生活一样。

术后患者情况并不一帆风顺:第1,2天过度兴奋,第7天低热,双肺底少许炎性反应,腹部CT报腹膜炎,凝血功能仍然一片红,血小板还很低,还贫血,白细胞降到750/ml,心衰指标不正常。但术后3次复查头CT,未手术侧的血肿也减少,老人已开始下地走路,声音洪亮,饮食良好。我预判,脑出血风险已经变成次要矛盾,化疗后严重血象抑制和基础病已成祸首。我让老人逐步下地站立活动,希望通过直立活动,激活免疫,减少肺部继发性炎症和减少血栓风险。虽然她肿瘤化疗后的巨大风险仍没有解除,但总体向好、可以谨慎乐观。我认为,这种伴有严重并发症的高龄患者,不必追求化验指标完全正常,可以让她在“不完美”中保持一般状况的尽量完美(图2)。


如今,治疗告一段落,但回顾诊疗过程,我仍困惑:这样在特定情境下违背外科禁忌证的逾越,已然是错了;但我们有他汀加激素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特效方案,给我一点机会,血肿就大概率可控,结果证实患者结局良好,对患者而言则是对的……亲爱的朋友们,我是对还是错?

江荣才
江荣才 主任医师
宣武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