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访策略,规范是关键!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位于第一位,复发转移是肺癌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是实现肿瘤治愈的重要局部治疗手段。其术后定期随访是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复发转移或第二原发肿瘤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一般来说,肺癌治疗后的前三年是出现复发和转移的高发期。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访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是根据病理分期、高危因素、基因突变等因素和辅助治疗措施,分别阐述不同的随访方案。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访方案

肺癌术后各分类患者术后随访建议
病史问诊及体格检查NSCLC 患者术后复查随访的基本要求,有助于系统了解患者病情及初步发现是否有复发、淋巴结转移等变化。肺癌肿瘤标记物便于对复发进行监测,且起着关键作用,故推荐患者每次随访均进行标志物复查监测。
CT是肺癌术后最常用的临床影像学复查手段,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微小病变优于颅脑CT,以增强MRI为佳。PETCT检查在无症状复发病灶诊断上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和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可能是NSCLC早期复发监测的有用指标,但仍限于临床研究阶段,因此不做为常规监测项目。
此共识仅针对 NSCLC 根治术后无症状患者,在该随访策略的基础上应鼓励患者长期戒烟,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的任何不适都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在随访中若发现病情进展则按病情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临床研究结果,尤其是国内数据,来进一步完善术后随访策略,最终转化为患者的生存获益。
本文是赵晓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