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发布了《中国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
内容进行梳理和分享,以便大家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恶性胸膜间皮瘤:
一、什么是恶性胸膜间皮瘤
间皮瘤是一种来源于胸膜或其他部位间皮细胞的罕见肿瘤。
其中来源于胸膜的约占81%,其他部位包括腹膜、心包和睾丸鞘膜等。
间皮瘤有良恶性之分,而恶性胸膜间皮瘤,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胸膜的恶性间皮瘤。
二、发病情况如何
指南中指出:
全球发病情况
- 2020年全球恶性间皮瘤新发病例数为30870例,占全球新发恶性肿瘤的0.2%;
- 死亡病例数为26278例,占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病例数的0.3%。
- 2016年中国间皮瘤的新发病例数为583例;
- 其中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新发病例数为330例,发病率约为0.86/100万;
- 发病率趋势无明显变化。
- 免疫治疗:多项研究显示,化疗药物与免疫药物(如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等)联合,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
- 靶向治疗:指南中指出,一项在复发恶性胸膜间皮瘤中进行的Ⅱ期临床研究表明,Tazemetostat对于BAP1基因突变患者显示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且有一定的安全性。
- 溶瘤病毒: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治疗策略,尤其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由于胸腔注射的可操作性,使溶瘤病毒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展现出了应用前景。
中国发病情况
2019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
三、发病诱因是什么
1、石棉
大多数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例与过去的职业接触有关,因此大部分恶性胸膜间皮瘤被当作职业病来看待。
石棉暴露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长期的,恶性胸膜间皮瘤发病潜伏期可长。
2、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也可能导致间皮瘤发生,如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接受过斗篷式放射野照射治疗后,常出现的第2原发癌就是恶性胸膜间皮瘤。
3、毛沸石
毛沸石是一种用于碎石路的矿石,可能与间皮瘤发病有关。
4. 基因突变
部分无石棉接触史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存在BAP1基因突变或其他罕见基因突变。
四、如何诊断
1、诊断方法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常见症状有气短、胸痛、咳嗽、失眠、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发现胸膜增厚者,可通过以下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胸部增强CT检查。
病理或细胞学检查。
可监测“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肽”水平来辅助诊断。
2、病理分型
根据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胸膜肿瘤分类标准,恶性胸膜间皮瘤组织学亚型主要包括上皮样型、肉瘤样型、双相(混合)型,其中上皮样型最常见。

表格来源:中国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
五、如何治疗
1、常规治疗
恶性胸膜间皮瘤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全身化疗。
可使用三联疗法,即化疗、手术、半胸放疗。
2、治疗进展
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大都在临床试验中。
一项使用溶瘤疱疹病毒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Ⅰ~Ⅱ期临床试验,显示出了抗肿瘤效应和良好的安全性。
六、预后
有研究显示,接受完整三联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0~29个月。
随着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的发展,患者的生存期将进一步改善。
注:中位生存期是指同一种疾病患者生存期按时间顺序排列,位于总人数中位(如99位患者中的第50位)的生存时间。
六、复查随诊
目前恶性胸膜间皮瘤随访模式仍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考虑本病预后差,建议规律复查随诊,以便早期发现肿瘤进展。
指南中建议,本病患者在积极治疗后,每3~6个月应进行1次胸部和(或)腹部CT复查。
但不推荐PET-CT和MRI作为常规的随访检查。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21, 43(4):383-394.
DOI:10.3760/cma.j.cn112152-20210313-00225.
[2] 蔡柏蔷,李龙芸.协和呼吸病学:下册.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