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郑金星 三甲
郑金星 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大哭一场后讲不出话,原因竟是癔症性失声!

642人已读

今天我们来聊聊“癔症性失声”

病因

精神心理因素:精神过度紧张或情绪剧烈波动,如过度悲哀、发怒、激动、恐惧、忧虑。紧张等

易感素质:多见于17-23岁、45-55岁间的女性。

社会文化因素: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

还有研究认为与脑部疾病、遗传因素相关。

临床表现

大部分患者在受到明显的精神心理因素刺激后出现声嘶、失音、音调改变,轻者仍可低声讲话,重者仅能发出虚弱的耳语声,但咳嗽、哭笑声仍正常。可伴有焦虑、失眠,不愿跟人交流等情况。

我们来看一下癔症性失声的表现↓↓↓

( 是不是调大音量也听不到? 阿姨很努力的想说话,却怎么样也发不出声音,闷闷不乐)

检查

频闪喉镜:双侧声带形态、色泽正常,吸气时声带能外展,发“衣”音时声带能内收,但声门不能完全闭合,留有一缝隙;咳嗽和发笑声时声门能完全闭合(划重点哦~~)

肌电图:正常,未见明显的神经源性损伤,排除神经损伤引起的声带内收障碍

肌电图(1).png

治疗

我们来看一下治疗后的神奇效果吧↓↓↓

(阿姨的普通话讲的不好,但能清晰的发出声音了,久违的露出了笑容。)


郑医生告诉大家

心理治疗是治疗癔症的基本措施,包括暗示疗法、催眠疗法、解释性心理疗法等。

对于癔症性失声患者,除了心理疏导、暗示疗法、树立信心等心理治疗外,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嗓音科还拥有嗓音训练这一“武林秘籍”。

相比于喉镜刺激、颈部封闭等方法,嗓音训练疗效可靠、稳定,内容包括:放松训练、呼吸训练、发音训练、共鸣训练等。在放松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咳嗽、大笑等诱导患者发音,进行吹气球、吹蜡烛等方式加强腹肌力量,强化腹式呼吸。一旦能重新发音,后续的治疗就会进展的十分顺利。

有相关问题的患者,可以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嗓音科找我咨询哟~~~


郑金星
郑金星 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