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朱丹 三甲
朱丹 主任医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 心外科

介入瓣和主瓣修复之争

288人已读

老高,64岁,活动后胸闷1月来我院就诊,心超提示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他听说了主动脉瓣病变可以不用做传统开胸手术,有新的手术方案—介入治疗,所以他住院后就想介入治疗。而初步评估发现他的主动脉根部瓣环过大,不合适使用长支架自膨瓣膜。内科医生便将其转到心外科,尝试经心尖带定位键瓣膜,评估后现有带定位键瓣膜仍不合适。花甲之年的老高,身体一般情况蛮好,使用生物瓣年龄偏轻,介入生物瓣建议65岁以上,出于对手术创伤的考虑,一开始他倾向介入瓣膜。在介入瓣膜评估不合适后,我和老高沟通,其实瓣膜病治愈的治疗方案是修复,像他这样的病例,我们修复成功率大约90%以上,而且他的身体条件能耐受体外循环,我建议他接受瓣膜修复术。沟通后他同意我们的方案。

微信截图_20221111094822.png

患者术前心超报告

按照计划,进行了主动脉瓣修复术,手术很顺利,修复效果很好(跨瓣压差低,轻微反流),术后恢复平稳,不需要服用抗凝药,在经历一次心脏手术后他获得了一个和正常人群同样的预期寿命,同时从根本上提高了生活质量。在介入瓣时代,外科瓣膜修复仍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对一般情况还可以的病人我们还是建议能做修复尽量做修复。

微信截图_20221111100605.png

患者术后心超报告

瓣膜病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每一种技术都有其最佳适应疾病和人群。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简单使用瓣膜置换术治疗所有瓣膜病人有其局限性。熟练掌握各种技术(从瓣膜置换到瓣膜修复,从传统开胸到微创小切口,从体外循环辅助下到介入瓣膜),根据每一个病人的年龄,一般情况,瓣膜病理改变,合并疾病等等多种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才能让病人获得最优化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朱丹
朱丹 主任医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 心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