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醉还能治病?新疗法为顽固性失眠患者带来福音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变大,越来越多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52岁的王先生(化名)失眠三年多,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易胡思乱想、记忆力差、流口水等问题严重困扰着他的生活。
近半年来,他舌体颜色偏紫,并且舌体两侧有紫斑。尤其近两月更加严重,口服药物效果差,中药汤剂连续喝了七十多剂,多方求医后仍不见好转,每天仅能勉强维持睡眠约1-2个小时,头颅犹如被紧箍着一样难受。10月初,被失眠折磨得痛不欲生的王先生在朋友的建议下,来到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麻醉科门诊就诊。
开元院区麻醉科医生张永杰接诊后,与王先生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根据其目前情况,决定采取神经阻滞疗法以降低其神经兴奋性为首要治疗策略,同时联合运用中医三焦理论行颊针治疗。王先生第二天舌体两侧紫斑便有了明显好转,流口水及头颅紧箍症状有所减轻。连续治疗四天后,张永杰医生调整治疗方案,采用“病人自控睡眠”为主线的多模式睡眠模式为王先生实施镇静治疗,让其保持镇静状态,通过调节睡眠节律,以期达到好的疗效。

所谓“病人自控睡眠”,是指将可以诱导自然睡眠的药物装入专用药瓶,与患者静脉血管连接,当其需要睡觉时,自己可以通过自控给药装置,将药物注入静脉而进入睡眠状态。这种自控睡眠模式的疗效在起初主要体现在纠正异常的睡眠节律,并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反复用药实现睡眠结构调控,不仅焦虑和抑郁等共病会逐渐消失,因失眠损伤的脑神经结构也会得以修复,多数患者的失眠最终有望达到治愈目的。
据张永杰医生介绍,按照药理学机制,与以往治疗方法不同,“病人自控睡眠”治疗诱导产生的睡眠状态非常接近自然睡眠,这种与传统口服安眠药有质的区别,“病人自控睡眠”的应用是失眠治疗史上一个里程碑性的重要进展。
在这种自控模式的睡眠调控治疗中,王先生的精神状态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全身轻松了许多,舌体颜色逐渐红润,舌体两侧紫斑不断减少,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增多,目前后续的康复治疗仍在继续中。

本文是张永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