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喉、鼻腔鼻窦等部位头颈部鳞癌尤其是中晚期患者预后差?治疗后生活质量低?
与常见肺癌、乳腺癌等相比,大家对头颈部鳞癌相对比较陌生,而一谈到这类肿瘤,又常认为这类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预后极差,而且治疗后导致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从而影响患者治疗意愿,导致病情持续进展并最终影响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
事实上,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绝大多数的早期头颈部鳞癌或相当部分的中晚期患者治疗效果是相当好,生存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喉癌、口腔癌等患者并不鲜见,而且随着保喉功能手术、口腔癌等术后缺损修复重建手术和鼻内镜等手术方式的普及,大多数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1 什么是头颈部鳞癌?主要的发病因素是什么?
顾名思义,头颈部鳞癌是指位于头颈部皮肤和粘膜的鳞状细胞癌,常见部位包括口腔(如舌、颊粘膜、口底、牙龈等)、口咽(如扁桃体、软腭)、喉、下咽、鼻腔、鼻窦等,还有少部分发生于外耳和中耳、颈段食道和头面部皮肤、眼睑等部位;在肿瘤专科医院一般在头颈外科或放疗科就诊,而在综合性医院,主要在耳鼻咽喉科和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少部分在眼科、皮肤科和整形外科等进行诊治。这类疾病虽然部位不同,但肿瘤的病因、浸润、转移方式、预后和治疗方法相似,且部位相互邻近,因此常统称为头颈部鳞癌。虽然头颈部各个部位的发病率不高,但综合起来,发病和死亡常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的第六、七位,并不罕见。
头颈部鳞癌的病因相对比较明确,大多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特定病毒感染等相关,如吸烟、酗酒和HPV感染等相关,但不同部位又有一定差异。如口腔癌多与烟酒刺激、咀嚼槟榔及其制品、未处理的断牙残牙及不合格的假牙制品引起反复炎症和机械损伤、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有关;喉下咽癌多与烟酒不良嗜好、特定粉尘如石棉刺激有关;口咽癌除烟酒外,还可以与人乳头长瘤病毒HPV感染相关;鼻腔鼻窦癌可能与反复鼻腔鼻窦慢性炎症、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等关系密切。因此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可以有效降低头颈部鳞癌发生率。
2 口腔癌术后或导致颜面部畸形、进食、吞咽等功能障碍吗?
口腔癌手术常需要切除肿瘤受累的舌、上下颌骨、口底、颊部粘膜等组织,术后可能导致骨和软组织缺损,进而影响外形、进食、吞咽甚至言语等功能。目前,随着修复技术的进步,尤其数字化外科技术的发展,精准手术切除及术后应用自体皮瓣或赝复体进行修复重建可以很好修补术后软组织及骨组织缺损,部分还可在手术同期或二期行种牙手术,基本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部分甚至可以改善患者相应功能。
3 喉、下咽癌等手术后患者就不能说话了?
喉、下咽癌位于喉及邻近的下咽部,以往尤其是中晚期患者常需要行全喉切除术,术后失去喉也就失去了说话能力。现在,随着喉癌、下咽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越来越多,以及对喉、下咽癌浸润等生物学行为的认识和喉功能重建手术水平(部分甚至用到皮瓣、植入物等方式),几乎所有的T1、T2期病人,相当部分的T3甚至T4的病人有望保留部分喉组织,通过合适的修复重建手段,有望保留部分甚至绝大多数的喉功能。当然,相当部分喉部分切除术及修补后声音功能常常并不能完全满意,且常伴有呛咳、误咽等,还可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和发音训练,以改善发音和进食功能。
此外,对于部分侵及范围较广的病变需要行全喉切除手术的病人,术后还可以通过电子喉、安装发音管和食管发音等方法恢复部分发音功能,其中电子喉使用最为广泛,而发音管技术在国外已非常成熟,国内部分机构正进行上市前临床研究,有望近年在国内上市。而食管发音通过训练后,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部分发音功能,甚至可以唱歌、打电话,且无需任何辅助装置,免去电子喉声音单调、发音管需反复更换等问题,无疑是一种最为经济便捷的方式,但是其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且声音质量与个人也存在较大差异,我院每年免费开办食管发音学习班,该公益活动已培训学员近百人,得到了社会的全面认可。
4 鼻腔鼻窦癌也可以行鼻内镜手术?会不会切除不彻底?
鼻内镜外科在国内发展已有近30年的历史,为广大鼻腔鼻窦炎和良性肿瘤等患者带来福音,在满足治疗疾病的同时,避免了面部等切口,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而以往认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存在手术切除不彻底且存在肿瘤种植的风险。事实上,近10年来,随着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及颅底解剖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清鼻内镜甚至3D鼻内镜、等离子刀系统、鼻颅底动力系统、导航技术以及经口内镜的发展,在有经验的机构和中心,采用鼻内镜下行鼻腔鼻窦及鼻颅底手术,不仅可以在更好的视野下安全彻底切除肿瘤,且可不得扩充手术适应症,亦可完成复杂的鼻颅底修复重建手术,在保证更好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表面切口,部分可以更为直接到达肿瘤部位,减少周围组织的副损伤。
5 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如何选择治疗模式?先开刀还是先放疗?
局部晚期患者常表现为局部肿瘤侵及范围广,常侵及邻近多个部位,且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先开刀还是先行其他治疗常是大家比较纠结的问题?手术治疗的结果常伴有多个器官缺损,需要复杂的修复重建,而放射等治疗常常并不能杀灭肿瘤,在手术和放疗后又往往面临治疗后短期复发和/或转移等问题,产生了我们标题所说的治疗效果不好,生活质量差等问题。
随着多学科联合诊疗在局部晚期肿瘤包括头颈部癌治疗中的普及,大家逐步认识到由头颈外科医生、头颈放疗医生、肿瘤内科医生、影像学医师、病理科医师、麻醉师、专科护士和营养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有助于制定更为周全的治疗方法,通过合理选择外科、内科和放疗等治疗方法,优化流程,加强护理及康复教育,选择合适的营养治疗等,大大改善了治疗效果,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单一由外科医师先手术、放疗医师先放疗等一刀切的治疗模式已被临床摒弃。近些年来,随着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进展,尤其是在联合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化学治疗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手术前后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证实,可以大大提高肿瘤的缓解率、局部控制率和远期效果。目前我中心定期开展多学科联合讨论会,优化现有治疗流程,疗效已大幅得以提升,其中经过免疫为基础联合新辅助治疗并达到满意效果的患者,复发和转移的比例已大幅降低,造福了相当部分被疾病困扰的患者。
总体来说,绝大多数的早期患者可以被治愈,相当部分的局部晚期患者可以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改善治疗效果,而且通过治疗方式的优化、手术技术的改进和患者教育康复手段的普及推广,有望达到长期生存和高质量生存。
本文是陈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