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QFT或者T-SPOT阳性怎么办
作为一名结核科的临床医生,经常在门诊遇到“医生,我的血阳性怎么办”;“医生,我的结核血阳性有没有传染性”;甚至会遇到专业的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因为血T-SPOT阳性,终止基础疾病的治疗,让患者来结核病医院就诊和排查。导致了一系列患者的恐慌和奔波。
那么血QFT或者T-SPOT阳性该如何处理呢,现在让我们来逐一解读。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血QFT或者T-SPOT的定义。γ-干扰素释放检测(Interfering gamma release assay,IGRA)的检测原理是体外检测患者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其通过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CFP10等刺激受试者外周血,刺激培养后定量检测各培养管γ-干扰素细胞因子水平,根据特异性γ-干扰素应答情况判定检测是否为阳性。IGRAs试剂的检测方法不尽相同,根据其检测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英国Oxford immunotec公司T-SPOT.TB试剂是使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刺激培养后基于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OPT)检测γ-干扰素应答情况;澳大利亚Cellestis公司的QuantiFERON-TB(QFT)和我国北京万泰生物的TB-IGRA检测试剂是另外一类试剂的代表,其使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受试者外周血全血,刺激培养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浆中的γ-干扰素。宿主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根据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可以分为活动性结核 (Active tuberculosis,aTB)和结核潜伏感染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IGRAs对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均具有临床诊断或者辅助诊断价值。
IGRAs对活动性结核诊断的诊断价值: 活动性结核细菌学诊断方法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抗酸杆菌染色检测和分子检测。尽管IGRAs检测已经广泛应用于结核病辅助诊断,但诸多研究表明IGRAs检测结果无法区分结核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根据WHO报道,世界范围内约有1/4-1/3的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其中仅有5-10%的人会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在此背景下,仅使用IGRAs作为活动性结核诊断的依据,会造成大量结核潜伏感染者被误诊为活动性结核,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和结核潜伏感染者过度治疗。
血QFT或者T-SPOT阳性的意义:如果检测结果是阳性,提示机体有可能既往或者现在感染过结核菌,包括既往感染长期潜伏、活动性结核、结核治疗停药后,但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如胸部CT)和最主要的病原学检测来进行综合判断。
血QFT或者T-SPOT阴性是否就可以排除结核:大部分情况下,血QFT或者T-SPOT阴性提示不存在结核感染,但在部分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或者实验室误差的情况下,也会存在假阴性的可能。
综上,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原则以病原学(细菌学)检查为主,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相关辅检及鉴别诊断。体检发现血QFT或者T-SPOT阳性说明体内曾经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但是只要免疫功能正常,没有任何症状、CT检查都正常,则为潜伏结核感染,无需治疗,没有传染性。门诊经常遇到健康人来进行T-SPOT检测筛查结核的,但事实上并不推荐,合理的顺序是先进行影像学检查,如有必要再进行进一步的结核相关检查。
本文是孙雯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