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解玉泉 三甲
解玉泉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心内科

“”高血压实践指南制定“”个人的思考与应对

112人已读

1.目前中国医生的主要任务是推动高血压的防治宣传工作

我国是高血压患者的大国,知晓率、控制率和达标率很低,这是我们医生必须面对的事实,因为患者即使诊断出高血压,也不会去积极应对,尽量自己安慰自己,反正也没有什么感觉。即使出现了临床上头晕等,害怕长期吃药也只能默默地忍受,害怕进入医院进行诊治,以免一旦口服降压药物导致终生服药的错误观念。有点患者早期勉强依从性高,待到最后也常常口服药物停止或者减量,导致血压达标率下降,另外,导致达标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是高血压药物的反复更换及不适当搭配,今天医院这个药物缺乏,明天那个药物开不出来;药物原研药物改为国产药物及患者的不规律口服药物.....

2.虽然临床上以140/90为高血压的诊断界限,但是临床上针对部分不属于高血压的患者也进行个体化治疗

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以这个诊治标准进行药物治疗或者非药物干预,但是对于一小部分患者虽然达到高血压标准,即使130/80mmHg,如果出现蛋白尿、左室肥大、左房增大、脑卒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我们也常常予以降压药物治疗改善上述并发症的发展。

3.其实高血压标准的派别之争的意义何在?

一方面是学者之间的不同认识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缩影体现,积极追求新的创新与社会价值观。但是过于激进的修改后,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医疗及患者依从性的副作用,比如,如果按照130/80mmHg这个标准进行达标的情况下,本来140/90mmHg都实现困难,还有那么好的依从性患者遵从你的医嘱?患者经济负担及医院、社会成本增加明显,医生操作起来比较混乱,患者不信任及不接受,反而导致高血压的诊治三率下降,不利于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的策略。

4.政府过早的出台(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网络的传播宣传力度的作用:

最近门诊患者的高血压患者一部分来源于自己的检测,主要是看自己是不是属于新增加的2.46亿范畴,结果发现一大部分是属于140/90mmHg范围内的高血压患者,所以说中国需要的是大量的高血压宣教,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达标,不要忘记所有高血压患者都需要高血压药物治疗,一部分完全可以通过非药物干预达到控制的要求,因为害怕药物治疗而不到医院看病,这是极大的误区,另外说一旦口服药物不能停药,需要终身服药,这样也是极端的看法,一部分患者因为不同诱因导致血压升高,经过一段时间控制后,完全可以停药的,但是对于大部分患者血压的级别及风险比较高的患者是不能随意停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其实应该尽快建立其温度对高血压影响的评估及相应的对策

我们在门诊发现,天气寒冷秋冬季节,血压增加幅度明显,高血压药物需要进行及时调整,而夏季血压下降明显,适当时候可以进行调整,这样,我们不能一旦口服一个降压药物,何时进行调整取决与血压降到的程度及有无达标,尤其是副作用出现等因素决定的,而且要关注患者的经济状况,如果原研药物价格较贵,依从性很差也是长期坚持不下去的重要原因。


解玉泉
解玉泉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