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度微创换“心门”,胸科医院救治八旬瓣膜病老人

陈阿婆与朱丹主任团队术后合影
“时隔多年,胸科医院又给我换了扇新的‘心门’,我真的特别感激……”年近80的陈阿婆是我院的老病人,日前,心外科朱丹主任团队首次运用“瓣环爆裂”技术,通过微创介入方式为她换上了个新瓣膜。该技术突破了瓣中瓣手术只能植入同等型号或开口更小瓣膜的局限,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安全、有效的救治策略。
7年前,我院心外科团队通过微创小切口技术,为陈阿婆植入21号主动脉瓣生物瓣,其后一直维持正常生活至今。最近几个月,老人总感到胸闷气促,还出现了下肢水肿。来我院就诊后,朱丹主任团队对她进行了细致检查,发现是先前植入的生物瓣衰败了,导致阿婆出现心衰等症状。然而,再换“心门”的难度和风险都很大。一方面,患者高龄,又有多次心脏手术史,再做开放手术,创伤大、危险大。另一方面,阿婆体表面积较大,BMI达31.2,若按常规瓣中瓣手术植入同等型号或开口面积更小的瓣膜,都无法很好地满足患者心功能。需要为老人植入更大的生物瓣!
目前临床上有很多像陈阿婆一样的患者,曾植入21号甚至更小型号的生物瓣,这类病人在二次植入瓣中瓣时,往往面临瓣膜开口面积过小、残余压差较大等问题。“瓣环爆裂”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难题,通过使原有生物瓣瓣环扩大,将新的较大型号的瓣膜“卡”进去。该方案创伤小、恢复快,既能降低手术风险,又能显著增加瓣膜开口面积,更利于患者心功能恢复。然而,该技术对医生要求较高,需要十分默契的团队配合和细致的操作。

朱丹主任正在进行手术
综合分析评估,朱丹主任决定运用“瓣环爆裂”技术救治陈阿婆。术前,医生们先给老人进行利尿等抗心衰治疗,其下肢水肿消退,胸闷、气促等症状也有好转。手术当天,朱丹主任带领团队由患者股动脉进入,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中瓣植入术。术中,根据老人实际情况,医生们运用“瓣环爆裂”技术,顺利将新的23号介入瓣嵌入原来的瓣膜内。术后峰值跨瓣压差从79mmHg下降至33mmHg,平均压差仅15mmHg,手术很成功。陈阿婆术后当天就拔管,两天后就能下床活动了。复查心超提示,她植入的生物瓣功能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无瓣周反流,很快就出院了。
我院在小切口心脏手术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心外科团队现已常规开展微创小切口心脏搭桥术、微创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及再次二尖瓣置换/成形术等高难度手术。近年来,团队积极推广介入瓣膜技术的临床应用,涵盖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四瓣一体”介入瓣膜治疗,为诸多心脏疾病患者造福。
本文是朱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