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彩凤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儿科
婴幼儿乳糖不耐受
205人已读
乳糖是乳汁中的双糖。正常情况下,乳糖在小肠经乳糖酶消化,变为葡萄糖和半乳糖,通过肠壁吸收入血。
如果乳糖酶不足或缺乏,乳汁中的乳糖不能在小肠完全消化,进入大肠后使渗透压增高,影响肠道对水分的吸收而导致腹泻;肠道细菌发酵分解乳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腹胀、肠绞痛、排气多,以及恶心,呕吐。一般在进食30分钟到2个小时之间出现。
乳糖不耐受按原因分为原发性,继发性,遗传性三种类型。原发性成人比较常见,儿童期正常,随饮食改变乳糖酶自然减少,进食乳制品后出现症状。遗传性是先天缺乏乳糖酶,比较少见。
继发性是小肠受到疾病,感染的影响,或肠道菌群失调,是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常见原因。早产儿也容易出现乳糖不耐受,因为肠道产生乳糖酶的细胞,在妊娠后期才发育完善。
确定乳糖不耐受以后,需要
1. 积极治疗原发病,肠道功能的恢复能需要数月,家长要有耐心。
2. 乳糖酶: 每次喂奶前,或喂奶时服用。
3. 减少,或避免母乳及普通奶粉,必要时换用无乳糖奶粉。
4. 益生菌 有助于维持消化系统的健康,帮助消化乳糖。益生菌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如果其他方法不起作用,可以试用。
【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
确定诊断,可能需要做尿半乳糖试验, 留取样本的正确方法是:先喂奶,然后留取1到2小时之间的尿,尿量一定要大于2ml,留取尿液后2小时内送检。
本文是杨彩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