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鸿彬
李鸿彬 主任医师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胸痛胸闷可能是胃食管反流惹的祸

119人已读

上周五应邀去肝胆外科会诊,说是一位75岁男性患者,病情非常奇怪。主诉因上腹痛1月余加重2天来诊,诊断为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及对症治疗,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而腹痛由上腹部转为胸骨后疼痛,伴胸闷,呈发作性,夜间多发,每次发作持续1—2小时,卧位加重,座位可缓解,无放射痛,发作时心电图、心肌酶正常。

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发作时服用硝酸甘油片及抗胆碱类药物胸痛无明显缓解,影响夜间睡眠。胃镜检查结果如下:

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曾发生胸骨后疼痛,有时伴有烧心、反酸、咳嗽,多发生在夜间,坐位后或饮水后可缓解,平素睡眠习惯为去枕平卧位。分析胃镜图像:贲门口松弛,后壁粘膜轻度糜烂。根据病史及现有临床资料,患者胸痛胸闷原因可能与胃食管反流有关。建议:心内科会诊,排出心源性胸痛;鉴于我院无法行食管测压、测酸,先试验性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疗效也是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之一。

医嘱给与艾普拉唑5mg。每日1次,伊托必利片50mg每日3次,嘱患者抬高床头5—12度,三天后患者自诉胸痛胸闷明显好转,提示胃食管反流存在,该患者胸痛可能就是食管源性胸痛。

在临床中,我们经常遇到胸痛病人,查过心电图、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甚至运动平板、胸部CT等等未见明显异常。则由心内科辗转至消化科进一步就诊。那么,有哪些食管疾病可以引起胸痛呢?

我国一项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非心源性胸痛年发病率为19%。男女性均可发生,没有性别差异。年龄<25岁和40-55岁的女性有更高的发病率。

食管源性胸痛是指由食管疾病或食管功能障碍引起的胸痛。其典型症状为烧心伴有胸骨后或胸骨下发作性疼痛,呈挤压性或烧灼样,多在饭后 30 60 分钟发生或夜间,特点与“心绞痛”极为相似。刺激性食物、运动、情绪紧张均可诱发,亦可自发性发作。临床上对于反复发作性胸骨后或胸骨下疼痛的患者,首先应进行心脏方面的检查,常规心电图、运动实验、心肌标志物、冠脉造影等。如无阳性发现,应考虑是否有食管因素存在。食管钡剂造影亦是常规的初筛检查,可疑者可行内镜检查以确定食管有否食管炎、肿瘤以及裂孔疝等;上述检查均无阳性发现时,可行 24h 小时食管 pH 监测,判断胸痛发作是否与食管酸反流有关。食管测压也可对胸痛发作与食管蠕动异常的关系进行全面评估与分析; Bernstein 酸灌注试验如酸灌注试验激发心绞痛样胸痛发作,而盐水灌注不诱发胸痛则为试验阳性,提示为食管源性胸痛。

---The End---

李鸿彬
李鸿彬 主任医师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