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R-T为什么能治疗血液肿瘤?哪些人可以做CAR-T?
什么是CAR-T治疗?
CAR-T治疗(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从患者或供者的体内分离出正常T淋巴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然后把T淋巴细胞上带上肿瘤细胞的抗原受体,经过加工的T淋巴细胞抗肿瘤活性明显增强,再回输到患者体内,携带着特殊抗原受体的T淋巴细胞就会特异性的攻击人体肿瘤细胞,达到快速精准治疗肿瘤的目的。
CAR-T治疗流程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① 分离:从患者/供者体内分离免疫T细胞;
② 修饰:用基因工程技术给T细胞加入一个能识别肿瘤细胞并且同时激活T细胞的嵌合受体,即制备CAR-T细胞;
③ 扩增:体外培养,大量扩增CAR-T细胞;
④ 回输:把扩增好的CAR-T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
⑤ 监控:严密监护患者,监控CRS等并发症。

(CAR-T治疗流程)
CAR-T能治疗哪些疾病?
目前大部分CAR-T疗法治疗范围集中在以下领域:
复发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或者难治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治疗失败的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淋巴瘤等;
难治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
急性T系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
CAR-T疗法在其他肿瘤领域也有临床研究,肺癌、肝癌、胰腺癌等其他实体瘤包括脑胶质瘤,目前处于探索阶段。
CAR-T治疗后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
CRS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寒颤;ALT/AST等生化酶、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浮肿等;凝血障碍;脏器功能衰竭。
神经毒性/CRES:包括头痛,谵妄,语言的部分能力丧失,反应迟钝,癫痫发作,昏迷等,甚至脑水肿、脑出血引起死亡。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下降:感染、出血、贫血。
如何应对CAR-T治疗的不良反应?
CAR-T细胞回输患者体内后,我们需要对其病情监测15天到4周。
给予解热镇痛类药物,同时激素的使用也可以很好地控制CAR-T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应用血浆交换。
全血细胞减少很常见,患者可能会出现感染,若感染未得到控制,暂时不宜回输CAR-T细胞,应该待感染有效控制后再进行回输。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发热,往往会合并感染,广谱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治疗感染,减少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CAR-T治疗后的患者,B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数量的减少也非常常见,建议每月进行一次免疫球蛋白检测及丙球输注,可以有效避免感染。
CAR-T治疗缓解如何进行后续治疗?
在CAR-T治疗缓解后,仍有一部分难治复发患者,如果在骨髓以外的一些组织或者器官也有肿瘤细胞的浸润,就是出现多发髓外病灶,以及遗传易感基因中不良基因很多,这些患者我们优选建议去做骨髓移植。
如果患者没有上述这些情况,我们就可以序贯不同靶点的CAR-T治疗,以及联合一些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有 BCL2抑制剂、去甲基化药物、突变基因靶向药。
遗传易感基因对血液肿瘤的影响
遗传易感基因可以跟很多种血液疾病相关,比如范可尼贫血(FA)、先天性角化不良(DKC)、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幼年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MDS/MPN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而遗传易感基因检测可以指导患者移植方案的制定,包括用药方案、强度等和移植供者选择。
骨髓移植后复发的治疗方案选择
如果骨髓移植后疾病复发,还可以选择进行第二次骨髓移植,序贯不同靶点的CAR-T联合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有效手段,我们也希望通过不懈地钻研和努力,让先进治疗方法惠及更多需要治疗的患友,治“愈”越来越多的家庭!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