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常见问题解答(背景篇)
2022年12月7日,随着国家发布新的国十条,意味着新冠疫情防控进入新的阶段--疫情放开。随着疫情的放开,根据数学模型预测,头两个月感染患者呈指数增长模式暴增,然后慢慢形成一个新常态,有专家预测最终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今天国十条的第三天,面对着感染爆发的开端,网上大量各类正面、负面、带节奏、不带节奏、各类预防、各类治疗、隔离措施的信息,我每天也从各种官方、非官方接受到大量信息,大部分还是正面的科普。但仅仅3天时间,不管是好大夫互联网上、还是亲朋好友都接受了井喷式的就医咨询!所以想了下,今天晚上静下心来针对最近三天咨询相对较多的问题,也表达一下个人观点(可能众多答案和目前互联网主流科普并无太大区别)
1.关于对新冠放开的后自己或家人感染新冠的恐慌
绝大部分人群没必要,自2020年武汉新冠爆发,亲历三年抗疫,目前流行株奥密克戎与最初的α、β、δ等相比,传染性明显增强,但致病性明显减弱,相信大家从众多信息中获得。当然从家人、亲朋好友以及其他患者患病情况来看,发病出现症状的比例还不少,整体症状较流感也还是重些。所以如果不是因为奥密克戎传染性太强,以及全球一体化,社会现代化程度导致清零的几无可能以及社会经济破坏弊大于利,我相信大家都不愿意来一道这么重的“重感冒”。但从目前传染性情况及致病性以及目前疫苗接种情况来看,以及对社会生活经济等影响综合情况下,国家发布国十条是非常及时的。根据国内外对奥密克戎的数据以及亲历的家人和亲朋好友等感染者的经历,奥密克戎绝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侵犯下呼吸道也就是肺部非常少,重症比例非常低,重症患者绝大多数为老年合并基础疾病未接种疫苗患者,而且重症患者绝大部分为基础疾病重而非新冠重。从这些情况看,大家没必要对放开后感染新冠产生恐慌,当然不少人会经历发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一般都会在7-10d恢复,对症处理即可,不用太担心。只要大家不恐慌,无症状及轻症患者不蜂拥至医院挤兑医疗资源,大家像既往一样正常医疗,让更多的非新冠疾病得到及时诊疗,我们完全有能力顺利度过这个感染高峰期。
2.感染新冠后是否会产生严重后遗症或长时间后遗症(所谓长新冠)?
在近几天咨询中,众多病友非常担心感染新冠后会得长新冠,会影响肺功能,会绝育等等后遗症咨询。确实,医学界包括国内外在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一直都有新冠后遗症的研究,有些报道出现过长新冠这些新名词。但根据我的经验,即使是最开始原始株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当时我对武汉市肺科医院所有重症患者都进行了随访,绝大部分患者恢复都非常好,甚至以前担心不少肺纤维化患者都得到很好的恢复,少部分有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焦虑及非特异性症状(与部分文献报道有出入)。目前奥密克戎致病性更低,从目前报道甚少侵犯下呼吸道即肺,所以不用担心影响肺功能等,绝大部分患者后期症状得到完全缓解,所以不用担心后遗症。临床中更应注意的是患者感染后焦虑的心态更容易产生长时间的非特异性症状,所以大家应树立一个健康心态,顺利度过这次“重感冒”。
3.新冠是否有预防药物?
目前来说新冠没有特效预防药,大家未生病无需乱服药,毕竟是要三分毒。包括众多自媒体刷屏的Nature最新研究说熊去氧胆酸可预防新冠,且不怕病毒变异,目前是无临床研究的,有道是药三分毒,在无相关临床研究不建议乱服药,何况未患病的预防用药!至于抗病毒药物预防未患病情况下更不建议!当然不管是媒体、专家、甚至医疗机构对于疫情的放开,中医药的预防方剂也是大力推广,由于我不是中医,不好发表意见,但个人意见对于未患病患者是不主张的,另外,由于疫情放开,我们很有可能长期与病毒共存,一个简单问题,我们需要长期预防吗?预防新冠唯一有效的是接种疫苗,当然接种疫苗无法避免感染及患病,但大大降低重症比例,另外是健康规律的生活饮食方式保证一个健康的体魄即可以及一个健康的心态。
4.感染新冠后会再次感染吗?
答案是可以的。有些传染病比如麻疹等得一次就不会轻易再得,甚至终身免疫,但新冠病毒则不是,当然再次感染的症状一般更轻,大家不用太担心。
本文是杨澄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