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丁彬彬 三甲
丁彬彬 副主任医师
株洲市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

疫情期间,这6类人不易感染病毒,我也是才知道,看看你在其中吗

7992人已读

在我尘世岁月的狭窄河流上,我紧紧抱住这活的筏子——我的躯体。渡河结束,到达彼岸,我就把它抛弃了。以后呢?我不知道彼岸的光明和黑暗是否一个样儿。

——泰戈尔

疫情封控解除了,健康码下线了,但这并不代表病毒已经被彻底消灭了,难怪有人会感慨,大疫不过三年,三年了,本以为一切都结束了,却没想到,一切才刚刚开始。

甚至有人拿出了《大话西游》中紫霞的经典名句,“我猜中了开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

自从封控解除,网络上就一直有两股力量在猛烈对抗,一种力量是病毒弱小论,新冠病毒已经持续了整整三年的时间,病毒也在不断变异,变异后的病毒毒性变弱了很多,已经无法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和影响了,致死率远远低于流感。另一种力量是病毒强大论,认为新冠病毒造成的后遗症依然不可忽视,新冠病毒的危害远远大于流感。

由于病毒的传播力很强,所有人都可以想到,在封控解除后,病毒将如同海啸一样势不可挡,有专家预测,最终我们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现实生活中,出于对病毒的恐慌,人们纷纷开始囤药,以应对随时可能袭来的海啸,行走在大街小巷的时候,看到行色匆匆的人们,总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细心的人总会发现,疫情封控结束后,愿意出来的人其实并不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药店里总是挤满了人,购药者和售卖员都心照不宣,药店里的连花清瘟早已被抢购一空,能买到连花清瘟的人,成了朋友圈里最牛的人,甚至黄桃罐头也成了防疫的紧俏货,说到这,很多人会问,这抗病毒管黄桃罐头什么事啊?

原来,玩得不过是文字游戏,吃了黄桃罐头,可以“桃”过疫情。

对病毒的恐慌,情急之下,人们很容易做出一些“过度防御”的事情。

作为医生,要告诉大家的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种能治疗新冠的特效药,很多感染者到医院后也会被医院劝返,会告知回家隔离就行了,如果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就吃点退热药,所以扎堆去医院也没有必要。

既然没有特效药,那我们依靠什么?当然是依靠我们的免疫力,依靠良好的生活习惯,依靠科学的防疫措施。

要告诉大家的是,以下六类人其实更不易感染病毒。

第一,接种新冠疫苗的人,接种新冠疫苗依然是目前预防病毒的最佳方式之一,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最新消息,截至2022年12月12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5024.4万剂次。这么多的接种剂次,由此可见,老百姓对于疫苗都是抱肯定态度的,自从疫情封控解除后,大家就一直在问,第四针疫苗什么时候开打?

像以色列和美国,其实早就已经开始接种第四针疫苗了,2021年底,以色列对60岁以上人群及医务人员等开放第四针新冠疫苗接种。2022年3月底,美国宣布为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及有其他严重疾病或住院、死亡风险较高的人群,提供辉瑞/BioNTech或莫德纳的新冠疫苗第二次加强针的注射。

目前在国内第四针疫苗还没有开打,不过相信很快国家就会放开。

第二,注意日常防护的人,当你行走在大街小巷的时候,是不是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你所看到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可能是感染者?如果不戴口罩,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其实,这是由于人们内心对病毒的恐慌造成的,如果你戴了口罩,其他人也戴了口罩,即便擦肩而过,也会有满满的安全感。

口罩,堪称是除了疫苗接种外,第二重要的预防措施,虽然疫情封控解除了,但全国各地依然号召大家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当然,戴口罩也要讲科学,要规范佩戴口罩,确保遮盖口鼻和下巴、压实鼻夹。公共场所全程佩戴,一个口罩切记不要重复使用,口罩出现潮湿、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第三,注意个人卫生的人,我们每天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我们的手每天都要触碰形形色色的物品,如果我们不洗手,用脏的手去摸嘴巴,或者用脏的手去拿东西吃,想想看,是不是祸从口入呢?个人卫生是预防病毒的最重要措施,饭前便后也洗手,回家的第一件事是洗手,很多人用酒精棉擦手,觉得这样做更安全,洗手,一定要用流动的手冲洗,洗手不能几秒解决问题,要洗,就里里外外洗干净。

第四,生活和工作地方,环境卫生能搞好的人,干净的环境不仅让人心情更好,而且能有效预防病毒,同时要定时开窗通气,保持空气的流通,能让病毒无处遁形。

第五,生活习惯好的人,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预防各种慢性病,还能预防病毒感染,为什么?因为好的习惯能让我们的免疫力更好,好的习惯包括健康的饮食习惯、坚持锻炼、多喝水、不熬夜作息规律。

第六,心态好的人,用科学战胜愚昧,用真相粉碎谣言。目前有关病毒的各种谣言满天飞,太过恐慌,反而对健康不利,因为过度恐慌很容易让我们焦虑、失眠、内分泌紊乱,这样下去,免疫力反而会更低。

如果上述六点你都有,那么恭喜你,你完全不要在家里囤太多药,你自己就是最好的“抗病毒药”。


丁彬彬
丁彬彬 副主任医师
株洲市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