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洁 三甲
陈洁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心

新冠疫苗接种、新冠病毒感染与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相关热点问题科普问答

6084人已读

随着近期新冠疫情的快速扩散,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开始询问与新冠相关的各种问题,在此就询问频率最高的几个热点问题给大家进行统一回答:

1. 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能够接种新冠疫苗吗?对于新冠疫苗种类是否有要求?

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及重症的主要有效手段。研究显示肿瘤患者接种新冠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程度与非肿瘤人群相似。因此,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可以通过接种新冠疫苗来预防感染及重症。建议没有疫苗接种禁忌症(例如严重过敏体质、处于发热期间、患有未控制的癫痫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的患者足量、足疗程、按照推荐剂量和剂次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目前国内接种的疫苗种类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以及重组蛋白疫苗,由于恶性肿瘤患者大部分属于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因此建议接种灭活疫苗或重组蛋白疫苗。

2. 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该什么时候接种新冠疫苗?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药物是否影响新冠疫苗接种?

采用不同治疗手段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接种新冠疫苗的时间有所区别。对于拟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建议手术1周前或术后恢复至少一个月后接种新冠疫苗。短程放疗的患者可待疗程结束后再行接种疫苗,考虑到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并结合患者的接种意愿,也可在放疗的任何阶段进行疫苗接种。药物治疗则视不同的药物进行相应的接种时间安排。

采用生长抑素类似物(长效奥曲肽、兰瑞肽水凝胶)、靶向治疗(依维莫司、舒尼替尼、索凡替尼)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各种PD-1/PD-L1抗体)治疗的患者任何时期均可接种新冠疫苗,需注意的是靶向药物依维莫司本身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应避免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如果由于化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受损,导致新冠疫苗接种后机体可能难以正常免疫应答而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因此建议化疗患者在化疗前2周或化疗结束后1-2周进行疫苗接种。对于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抗激素分泌药物或者针对特定激素相关综合征治疗药物如生长抑素类似物、质子泵抑制剂、二氮嗪、美替拉酮及米托坦等,原则上不影响疫苗接种。

3. 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如果感染新冠病毒该怎麽办?

ASCO和NCCN均已发布了合并新冠肿瘤患者的总体处理方法推荐,建议确诊新冠后暂停抗肿瘤治疗,从出现症状之日或首次核酸检测阳性之日起,至少延迟抗肿瘤治疗10 天,在症状完全缓解,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连续两次(间隔24小时)检测阴性后可考虑重启抗肿瘤治疗。临床上需要根据病人的轻重缓急、新冠变异株的毒性、患者的身体状况权衡抗肿瘤治疗的利弊并确定治疗时机。目前流行的Omicron变异株毒性相对低,轻症或无症状的患者居多,对该类患者的抗肿瘤治疗可适当放宽。

生长抑素类似物:在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期间,患者若感染新冠病毒,无需停药,可继续治疗。依维莫司:鉴于依维莫司免疫抑制及间质性肺炎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加重新冠感染的症状,建议在新冠感染期间停止依维莫司治疗。由于肿瘤患者通常存在免疫功能受损,尽管新冠感染症状消失,患者仍需要较长时间完全清除病毒,且存在一定比例病毒检测复阳情况。因此,对于感染新冠的依维莫司治疗患者,即使两次核酸阴性以后,再次采用依维莫司治疗仍需慎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舒尼替尼及索凡替尼): 在抗血管靶向药物治疗期间若感染新冠,无症状或轻症患者若可耐受,无需停药,可考虑减量治疗。但白细胞减少是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之一,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必要时需停止治疗。化疗:对感染新冠的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和死亡率。因此,原则上分化好生长缓慢的神经内分泌瘤可暂时延缓化疗,症状重或发展快的神经内分泌癌,可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谨慎给予化疗。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目前未被证明是新冠重症的危险因素。与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相比,单纯免疫治疗似乎并不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在具有明确适应症、有明确临床获益的情况下,不应终止或长时间推迟免疫治疗。

4. 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如果感染新冠病毒该怎么办?

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若术前感染新冠,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可采取随访观察或抗肿瘤药物桥接治疗。待相关症状完全缓解、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连续2次,间隔24h),再考虑手术治疗。对于拟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瘤或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建议在核酸转阴后尽早手术治疗。

陈洁
陈洁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