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居家隔离观察及用药注意事项
随着“新十条”疫情防控措施的颁布及逐步放开,预计最近1-3月,我国很多城市将迎来大批新冠阳性感染者。目前国内乃至世界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是奥密克戎毒株,该毒株虽然传播能力强,但致病力却明显减弱,尤其是对于接种过三针新冠疫苗的患者,奥密克戎毒株的死亡率仅为0.03%,甚至低于流感,基于此,部分患者可采取居家隔离及治疗。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居家治疗的注意事项。
1.哪些人适合居家治疗?症状轻微、且未合并基础疾病者;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无症状者仅需居家隔离,做好健康监测即可,无需药物治疗。2.居家治疗期间哪些情况应该去医院就诊?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药物治疗后体温持续>38.5℃,超过3天;原本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儿童患者: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呕吐/腹泻,治疗不缓解超过2天;孕妇:出现头痛、头晕、胸闷、气短,或出现腹痛、阴道流液/出血、胎动异常等;疫情期间,家中可备“指脉氧仪”,该仪器能快速辨别是否存在低氧或缺氧,指氧饱和度的正常值为95~100%,低于正常值也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同时,可以动态进行指氧观察,如若平时99~100%,第二天97%,第三天96%,虽然正常,但有下降趋势,也应该及时就医。该仪器价格一般都在200元以下,在线下医药商店,或者各电商平台均可购买,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只需将指脉氧仪打开后夹在食指、中指或无名指上,显示屏朝上,仪器上“%SpO2”显示的便是血氧饱和度,“PRbpm”是心率,正常值是60-100次/分。
居家治疗期间发热应选择什么药物?有什么注意事项?
居家治疗患者大多以发热、咳嗽、咽痛、乏力为主要症状,居家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体温<38.5℃可不使用退热药物,体温>38.5℃可使用退热药物。
临床常用退热药物多包含布洛芬(如“美林”、“芬必得”等)或对乙酰氨基酚(如“百服宁”、“泰诺林”、“散利痛”等)成分,一些感冒药(如“维C银翘片”、“速效感冒胶囊”等)也含有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购买后需仔细阅读说明书,含有相同成分的药物不可同时叠加使用,含有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也不可同时使用,以免造成肝损伤。退热药物按说明推荐剂量一般每天不超过4次,每次间隔不短于6小时,药物治疗后体温持>38.5℃,超过3天应该去医院就诊。使用含上述成分的药物切勿饮酒。以下四类人群慎用含布洛芬的药物:①严重冠心病、心衰病史患者;②严重的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患者;③因慢性病治疗,需要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的患者;④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
疫情当下,大家要有心理准备,新冠病毒不可怕,切勿把它妖魔化,遇到疫情莫惊慌,居家治疗可帮忙。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可以度过难关,我们的生活也能步入正常。
本文是党双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