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血管穿过”,是肺磨玻璃结节需要手术的标准吗?
近几年来,经常会听到患者讲,通过网络搜索或者被医生告知,其肺磨玻璃结节有“血管穿过”,有转移风险,需要立刻手术切除。
那么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有没有证据支撑了?这个要从肿瘤的血管异常讲起。
最先提出磨玻璃结节血管异常的理论,是上海华东医院放射科的张国祯教授。张教授将磨玻璃结节的血管异常形象地称为“移动和联通”。移动,即由于肿瘤的诱导,血管偏离了其原来的位置;联通,则是血管出现了异常增加的密集。
张教授的这个观点是非常正确的,而且,血管异常,意味着磨玻璃结节可能进入了微浸润腺癌的阶段。

图片来源:张国祯教授的公开讲课幻灯

图片来源:张国祯教授的公开讲课幻灯
但是关键是,血管要有异常,而不仅仅是“血管穿过”。
首先,磨玻璃结节的“血管穿过”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由于肺部本身布满微小血管,如果用高精度的CT扫描磨玻璃结节,那么存在正常的血管(normal vessel)穿过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在我们的统计中,达到了90.4%。

据我们的统计的300多例纯磨玻璃结节的患者,76例肺原位癌中,有56例存在正常血管穿过。135例微浸润腺癌中,有125例血管穿过,而133例浸润性腺癌中,130例都有血管穿过。
由此可见,即使是原位癌,也有很大的“血管穿过”的概率。
其次,“血管穿过”并没有临床证据证明会转移。基于目前发表的临床数据,没有发现任何一例,由于“血管穿过”而发生的转移。仅仅只有个别专家的个例,出现了磨玻璃结节患者同时有远处转移病灶,但是这些病例往往磨玻璃密度就比较高,而且往往都没有被明确证实。而在本人就诊过的超1万例肺磨玻璃结节中,没有一个出现远处转移的病例。


典型血管穿过,无弯曲与增粗,为原位癌(AIS)
理论上讲,肺磨玻璃结节如果是原位癌,不突破基底膜,那么也就意味着不会侵犯血管,转移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至少我们可以说,10mm以下,CT值在-600左右,判断为原位癌的阶段,是非常安全,不会发生转移的。
而异常的血管,确实可以帮助判断磨玻璃结节的浸润性。

见异常弯曲血管,术后为浸润性腺癌

密度-300,血管弯曲,术后为浸润性腺癌。
那么即使是这种有血管异常的,术后为病理浸润性腺癌的纯磨玻璃结节,也基本不会转移,术后也基本没有复发的风险。具体可见我们的磨玻璃结节转移和复发风险的两篇文章。
最后总结一下:
1.在目前高清CT的扫描下,肺磨玻璃结节的“血管穿过”非常常见,即使是原位癌出现血管穿过的概率也很高。
2.纯磨玻璃结节的“血管穿过”并不意味着会发生转移,不应该成为需要立刻手术的依据。
3.真正的“血管异常”可以增加浸润性腺癌的概率,增加手术必要性。
4.纯磨玻璃即使是“血管异常”,也基本不会发生转移。术后也基本不会复发。
本文是张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