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腰痛
发表者:李小朋 人已读
《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论》原文及释意
原文: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
释意:足太阳膀胱经发病使人腰痛,痛时牵引项脊尻背,像背负着重物一样。应治疗时应刺足太阳经郗中穴(委中穴别名)处出其恶血。如果是春季治疗,就不要针刺出血。
原文: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俛(fǔ)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
释意:足少阳胆经发病使人腰痛,痛如有针扎进了皮肤中,逐渐加重不能前后俯仰,并且不能左右回顾。应刺足少阳经胫骨上端阳陵泉穴直至出血,胫骨在膝盖外侧骨节高突处。如果在夏季治疗,就不要针刺出血。
原文: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胻(héng)前三痏(wěi),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
释意:足阳明胃经发病使人腰痛,颈项不可以左右回顾。如果回顾则神乱目花犹如妄见怪异,并且容易悲伤。应刺小腿前的足阳明经足三里穴三次,并配合上,下巨虚刺出其血使患者经脉循环上下通畅。如果是在秋季治疗,就不要刺出血。
原文: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
释意:足少阴肾经发病使人腰痛,会引发脊椎内侧作痛。应刺足少阴经内踝上的复溜穴两次。如果是在春季治疗,就不要刺出血。必须注意足少阴经(多气少血经脉)无需出血,出血太多,就会导致肾气损伤而不可恢复。
原文: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腨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释意:足厥阴肝经发病使人腰痛,腰部就像紧绷的张弓弩弦。应针刺足厥阴经的经脉。其部位在腿肚和足跟间鱼腹之外的蠡沟穴,摸到有连续成串的不平结节,就应刺之,如果病人多言语或沉默不爽就应针刺三次。
原文: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然,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
释意:解脉(足太阴经分散在腘窝部的血络)发病使人腰痛,痛时会牵引到肩部,眼睛视物不清,时常遗尿。应刺解脉。在膝后大筋分肉间委中穴外侧的委阳穴,有血络横见,紫黑盛满,要刺出其血直到血色由紫变红才止。解脉使人腰痛,如像带子牵引一样,常常感觉腰折断一样,时常有惊恐的感觉,应刺解脉,在郄中有络脉结滞如黍米,刺时则 有黑色血液射出,等到出血变红为止。
原文: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痏
释意: 同阴之脉(指足少阳经别络,并足少阳经上行,去足外踝上同身寸之五寸,乃别走足厥阴,并经下络足附就是足背部。也就是说这段别络是并行于足少阳,但是是上行,方向上与足少阳相反,它从足部处往上行至外踝上大概光明穴处时就拐弯了,汇入到足厥阴经。等于是一条大河流的尽处分出来一条支流,这条支流逆向而行,汇入到邻近的另条大河而去了。所以,其流向还是汇入归阴的,从阳走阴,如阴经一般由下走上,最后汇入阴。所以就叫同阴脉)
足少阳经别络同阴之脉发病使人腰痛,就像有小锤在里面敲击,怫然(气之郁闭状)痛处会突然肿胀。应刺外踝上绝骨顶端的阳辅穴三次。
原文: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腨下间,去地一尺所
释意:阳维脉发病使人腰痛,痛处会突然肿胀。应刺阳维脉与足太阳经相合的小腿肚,下距足底一尺处的阳交穴。
原文: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刺之在郄阳筋之间,上郄数寸衡居,为二痏出血。
释意:衡络之脉(带脉)发病使人腰痛,不能前俯后仰,后仰则害怕跌倒。得这种病大多因用力举重伤及腰部,导致横络阻绝不通,淤血阻滞在里。应刺郄阳(委阳穴)大筋之间上行数寸的殷门穴,血络横居满者应针刺二次,使之出血。
原文: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刺直阳之脉上三痏,在蹻上郄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
释意:会阴之脉(任脉)发病使人腰痛,痛时汗出不止,汗止则欲饮水,饮水后要离开(形容行动不安的状态)。应刺直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三次。穴位在阳蹻申脉穴上,足太阳委中穴下,五寸处的承筋穴处,视其左右有络脉横居,血络盛满者,刺其出血。
原文: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
释意:足太阳经之别络飞阳脉发病使人腰痛,痛时会感到愤怒,疼痛严重则会感到悲伤和恐惧。应刺飞阳脉筑宾穴,穴位在内踝上五寸的足少阴经与阴维脉交会处。
原文: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为二痏,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
释意:昌阳脉(足少阴肾经在小腿的支脉)发病使人腰痛,牵引膺(胸部)作痛,眼睛视物昏花。严重时,患者腰背会向后反折,舌卷短不能言语。应刺足大筋内侧的复溜二次。穴位在内踝上部,足大筋前足太阴经后,上距内踝二寸处。
原文: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痏。
释意:散脉(足太阴经别络)发病使人腰痛并发热,热甚则生心烦,腰下就像有一块横木梗阻在中间。严重时会发生遗尿。应刺散脉下俞之巨虚上廉和巨虚下廉,其穴位在膝前外侧骨肉分间,看到青筋缠束的脉络。应针刺三次。
原文: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欬(咳),欬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
释意:肉里之脉(足少阳胆经在小腿部的支脉)发病使人腰痛时,痛的不能咳嗽,咳嗽就会出现筋脉拘急挛缩。应刺肉里脉阳辅穴二次。穴位在足太阳经外前方,足少阳经绝骨穴后。
原文:腰痛,侠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目㬻㬻(huang)欲僵仆,刺足太阳郄中出血。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俛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
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热,刺足太阴;中热而喘,刺足少阴。
释意:腰痛挟脊背而痛,上连头部不能自如俯仰转侧,眼睛视物昏花,就像快要跌倒。应针刺足太阳经的委中穴直至出血。
腰痛时感觉上部寒冷,头项不能回顾,就应针刺足阳明经,以散阳分之阴邪。如果感觉发热,应刺足厥阴经的穴位如太冲穴,使阴经中的邪热散去。腰痛不能俯仰,就应刺足少阳经的穴位,使枢机通利。腰痛感觉胸中内热兼有气喘的,就应刺足少阴经,以壮水制火,并刺委中的血络出血。
原文:大便难,刺足少阴。少腹满,刺足厥阴。如折,不可以俛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
释意: 腰痛而又大便困难,就应针刺足少阴经。少腹胀满,就应针刺足厥阴经。腰痛就像折断一样,不可前后俯仰,也不能挺直。应刺足太阳经。腰痛牵引脊骨内侧的,应刺足少阴经。
原文: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髁(ke)胂(shèn)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释意:腰痛牵引少腹,牵扯的季胁之下,身体不能后仰。应刺腰尻交处的下髎穴,穴位在两骻骨下挟脊两旁的坚肉处。针刺时以月亮盈亏变化计算针刺次数,刺后能立即见效。取穴时,左痛应刺右侧,右痛应刺左侧。
本文是李小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