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确诊早期肺癌以后,还要做哪些检查?

发表者:何振 人已读

针对疑似肺癌或初次确诊肺癌的患者,进一步检查的目的,一个是定性,一个是定量,也就是先确诊是不是肺癌,然后再确诊一下是早期、中期、还是晚期。具体怎么确诊?

一般是分几步走,第一步先通过影像学检查,比如CT,看肺上到底有没有肿块、肿块有多大、在什么位置、什么形状、跟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等,初步判断是什么类型;之后再去分期,比如做头部磁共振、骨扫描、颈部以及腹部彩超等等这些检查,大致定一下是早期、中期、还是晚期;然后进一步做穿刺检查,如果发现癌细胞,就定性为肺癌,这是确诊肺癌的金标准。然后再去做基因检测等等。具体如下:

一、影像学检查。

从确诊肺癌开始,影像学检查就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有时候需要选择一种或多种影像学检查。检查方法主要包括:CT、MRI、PET-CT、超声、核素显像等方法。主要用于肺癌诊断、分期、评估手术可切除性、疗效监测、再分期及预后评估等。

1、胸部CT。许多患者都是通过胸部C发现肺癌的,胸部CT可以发现肿瘤的原发部位,以及是否有转移发生。增强CT能敏感地检出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有助于肺癌的临床分期。

2、MRI。一般不用于肺癌常规检查,但可选择性用于以下情况:判断胸壁或纵隔受侵情况,显示肺上沟瘤与臂丛神经及血管的关系,直径>8 mm疑难实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增强MRI可用于诊断有无脑转移和局部骨转移。

3、PET-CT检查。PET-CT是高代谢显像,肿瘤属于代谢比较高的,因此在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如果出现高代谢,都可以显像。但脑部是身体里边代谢最高的,PET-CT对大脑不敏感,所以即使做了PET-CT,还需要做头颅磁共振。PET-CT是诊断肺癌、分期与再分期、手术评估、放疗靶区勾画、疗效和预后评估的最佳方法之一。

4、超声检查。常用于检查腹部脏器及浅表部位淋巴结有无转移,对浅表淋巴结、邻近胸壁的肺内病变或胸壁病变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还可用于检查有无胸膜转移、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并可进行超声定位抽取积液。

5、骨扫描。骨扫描是判断肺癌骨转移的常规检查,是筛查骨转移的首选方式。当骨扫描检查发现可疑骨转移时,可行MRI检查等进一步确认。

二、病理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肺癌的金标准。病理检查不仅可以诊断肺癌,还可以区分肺癌的类型,无论是肺腺癌、肺鳞癌还是小细胞肺癌,都对应着不同的治疗方法。此外,病理检查也可以确定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分化程度越低,肺癌恶性程度越高,越容易转移,治疗越困难,预后越差。

获取病理的方法基本如下:纤维支气管镜;病灶经皮穿吸活检(超声或CT图像引导下);淋巴结或浅表肿物活检(切取或穿吸);脱落细胞学检查(深部痰或胸腔积液);纵隔镜或胸腔镜等。具体使用哪种方法由医生根据患者的详细情况来决定。

三、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非常重要,比如如果晚期肺癌患者携带有被称为“钻石突变”的ALK融合基因突变,以目前的治疗水平,平均生存时间可达7年以上。还有EGFR突变、ROS1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也在5年以上。所以基因检测就是为了筛选能够使用靶向药的患者人群,如果有基因突变,首选靶向治疗。对于适用的人群而言,使用靶向药物比化疗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可能获得更理想的疗效。而且靶向药绝大部分是口服的,非常方便,不需要住院,患者拿药回家吃就行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目前大部分的靶点都有靶向药,EGFR、ALK、ROS1、BRAF、RET、MET、HER2、NTRK等等,包括KRAS-G12C都有靶向药。所以肺癌患者,尤其是含腺癌成分的肺癌患者,推荐一定要做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明确了突变靶点,才可以选择对应药物。比如现在针对ALK突变的药物有很多,有一代克唑替尼,二代阿来替尼、色瑞替尼、布格替尼、恩沙替尼,三代洛拉替尼。洛拉替尼是最近上市的新药,其一线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已经突破三年,有望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而且对脑转移病灶疗效显著 ,70%的脑转移可以达到晚期缓解。

但如果基因检测没有找到驱动靶点,就需要进行PD-L1表达的检测。这个指标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多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标志物,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免疫疗效,指导后续免疫治疗。如果PD-L1表达水平≥50%,提示免疫治疗疗效较好,可以单用免疫治疗或免疫联合化疗;PD-L1表达水平<50%,则建议免疫联合化疗的方案。PD-L1阴性,则建议化疗加免疫,化疗加贝伐等等治疗方法。

此外还包括血液检查、肺功能检查等,只有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才能明确患者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以及分子分型等,也才能制定后续的精准化治疗方案,让患者生存获益最大化,活得更好、活得更长。

本文是何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