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步升 三甲
张步升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 心外科

心跳反复超过200次,原来是心脏疤痕引起的顽固性房扑

399人已读

沈女士,65岁,上海市人,从小就因为有先天性心脏病而身体虚弱,在2011年因“先天性心脏病,部分型房室通道畸形,三尖瓣反流”,开胸做了部分型房室通道畸形纠治,三尖瓣修补手术,2015年因出现重度二尖瓣反流,再次开胸做了二尖瓣置换手术。经过两次开胸心脏手术的沈女士,心脏功能得到改善,自此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但沈女士前几天,突然出现胸闷、胸痛,还有明显的心慌症状,急忙来我院急诊,做心电图提示快速性心律失常,心率超过200次/分钟,用了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后,心率恢复正常,但稍一活动后,再次发作,每次可持续数小时,发作时症状让沈女士难以忍受。收入心外科病房后,经过会诊,认为沈女士患的是顽固性阵发性心房扑动,发生机制与两次心脏手术形成的瘢痕相关,这种情况药物治疗效果差,只能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术前.jpg

术前发作时心电图

确定病情后,很快安排了手术。局部麻醉下,穿刺股静脉,消融导管通过股静脉进入心脏,首先进行折返环的定位,发现房扑的异常折返位于三尖瓣环-房间隔切口-左房,手术消融三尖瓣峡部,术后房扑终止,恢复了窦性心律,沈女士立即感觉到舒服多了。

术后.jpg

术后当天的心电图

原发性瓣膜病导致心房重塑,以及外科切口和插管位置形成的疤痕,可以产生慢传导区域,从而提供形成折返环的基础。之前有二尖瓣手术史的患者发生房扑,大折返是主要的发生机制,而右心房是起源的主要位置。沈女士就是这样的典型病例,最初是心脏瓣膜病导致心房重塑,继而两次心脏手术形成的疤痕,这些都为房扑大折返的产生,提供了病理生理学基础。幸运的是,沈女士及时接受了微创导管消融,恢复了正常心率,很快就可以正常生活了。

张步升
张步升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 心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