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期肿瘤并发肠梗阻?中药治疗或可帮您恢复
恶性肠梗阻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通常难以通过常规手术治疗解除梗阻,更难以完全去除病因。患者不仅要承受呕吐、腹痛、腹胀、无法进食等病痛的折磨,而且还要接受病情恶化等坏消息的精神打击。因此,晚期癌症患者合并恶性肠梗阻,需要采用合理的姑息治疗措施,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中医中药在姑息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精神压力,提高生存质量,乃至延长生存期,更有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中医治疗赢得放化疗甚至手术的机会。
1、病因病机
《医学衷中参西录》有“饮食停于肠中,结而不下作疼,故名肠结。”
其实癌症患者恶性肠梗阻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肿块阻塞或压迫肠道造成的,而肿块的形成由正虚与邪实两个方面。
正虚即脏腑功能虚弱,脾虚不能升清,胃弱不能降浊,故而产生湿浊壅滞。
邪实即邪毒内侵,与痰湿、血瘀等病邪互结,壅塞于肠道,形成肿块。
正虚与邪实相互影响。肿块的形成,阻碍中焦气血运行,使脾气更虚,胃失和降;脾胃功能虚弱,祛邪无力,邪毒日盛,肿块日增。
其结果就是造成肠腑不通。
除了因肿瘤占位造成的梗阻之外,还有部分患者,并没有肿瘤的阻塞或压迫,但是仍然出现了肠梗阻。
此类非肿物引起的肠梗阻,多由于患者经过手术及放化疗的治疗后,正气被伤、气血耗损,气机失调,使精、血、津液运行失常,形成痰饮、瘀血、水结、湿毒等病理产物停于肠腑,进而引起梗阻。
2、肠梗阻的表现
肿瘤所致的恶性肠梗阻大多数是缓慢发病,常表现为不全性肠梗阻,也就是说不一定会完全不排便和不排气,尤其是在初期。
临床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排便排气消失等。
初始症状通常表现为:间歇性出现的可自发缓解的腹痛、恶心、呕吐和腹胀,症状发作时通常仍有排便或排气,症状随病情进展而逐渐恶化为持续性。
临床症状表现及其严重程度与肠梗阻部位及程度相关。
3、西医治疗
手术治疗是恶性肠梗阻的最重要治疗方法,但很多患者并不能耐受手术。
药物治疗包括镇痛药、止吐药、激素、抗分泌药等,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此外还有胃肠外营养、支架、鼻胃管引流、胃造瘘等其他治疗方式,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中医治疗
肠梗阻病位在肠,中医认为肠为传化之司,“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故治以“通法”。因为症候复杂,临床常选用多种“通法”相结合,辨证施治。
(1)中药内服
因为肠梗阻患者常需采取禁食、胃肠减压等治疗措施,所以内服汤药的较少。而对于不全性梗阻的患者,可以少量频服给药。此外如患者已置入胃肠减压管,可通过胃肠减压管给药。
内服汤药一般以攻积泻下药为主,如大承气汤、温脾汤、桃核承气汤等,根据患者疾病的寒热属性以及患者体质状况,辨证施治。
如瘀毒热结证,治则为化瘀解毒通腑,常用大黄、芒硝、桃仁、枳实、厚朴、木香、槟郎、丹皮、丹参、蒲公英等药;气机阻滞证,治则为行气通腑,常用大黄、枳实、厚朴、木香、槟郎、乌药等药;阴津亏损证,治则为滋阴补液,常用大黄、芒硝、生地、玄参、麦冬、枳实、火麻仁等药;寒结肠腑证,治则为温里通腑,常用大黄、附子、细辛、肉苁蓉、枳实、乌药等药。
给予相应的中药内服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中药灌肠、滴肛
中药灌肠、滴肛改变了中药给药途径,不仅克服了患者因梗阻而呕吐严重、不能口服进药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避免苦寒药对胃的负面影响,并可以使药物直达病所,对下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肠梗阻等均可起到局部治疗作用。
(3)针灸、电针及穴位注射治疗
针灸的优势是非消化道途径治疗,且副作用少,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可以作为治疗恶性肠梗阻的重要辅助手段。
常取穴合谷、足三里、上下巨虚、天枢、气海、中脘等。
电针法是在刺激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的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电针的选穴与毫针刺法的选穴方式大致相同,但须选取两个穴位以上,一般以取用同侧肢体1-3对穴位为宜,不可过多,过多则会刺激太强,患者不宜接受。
穴位注射是将中医经络的优势与西医药物直达患处的优势相结合,提高疗效。其中药物注射双侧足三里穴,可在穴位上产生持久的刺激效果,发挥针刺和药物注射的双重效果。
本文是胡凤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