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是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严重的远期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患肢的残留血栓长期阻塞血管,静脉管腔的堵塞以及原有深静脉瓣膜的破坏,所致的远端静脉回流障碍,静脉压增高所引起的一系症状。
【会有什么症状和表现】
患者往往会有明显的肢体肿胀,同时浅静脉曲张加重。随着病程的延长足靴区(内踝上方区域)可出现皮肤障碍性表现如色素沉着、湿疹,严重的可以导致淤积性溃疡,或者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
【如何诊断呢】
认为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3-6个月后,观察患者伴随的相关症状和体征,结合Villalta 评分表打分,即可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目前认为其发生率约为25%-50%,有严重临床表现者为5%-10%。
【如何治疗呢】
物理治疗是最简单的,其中包括体位治疗、运动治疗、压力治疗。
体位治疗:避免长时间站立,休息时可抬高患肢35°有利于静脉回流,降低下肢静脉压力。
运动治疗:下肢肌肉的收缩运动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适当的肢体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
压力治疗:压力治疗方式较多,可以选用弹力袜、弹力绑带、间歇充气压力泵等。首选弹力袜穿戴简便且可以达到持续加压的效果。但是对于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合并严重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需慎重选择。
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抗血栓及缓解下肢症状
抗栓药物:包括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对于反复发生静脉血栓的 PTS 患者需要长期抗凝治疗,可以预防症状的加重。
静脉活性药物:如马栗种子提取物、地奥司明等,用于减轻静脉功能不全的症状。
其他药物:如纤维蛋白溶解剂、己酮可可碱、阿司匹林、利尿治疗等
创面处理
对于静脉溃疡创面积极换药预防感染是最为重要的。在下肢静脉瘀滞缓解的基础上往往可获得较满意的愈合效果。
溶栓导管置入术
相当一部分血栓后综合征患者其血栓并非单一的,往往与新鲜血栓形成同时存在,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充分的抗凝溶栓,通过溶栓导管置入血栓内部的精准治疗也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髂股静脉支架置入术
髂骨静脉支架置入术何时才能使用呢?首先其需要下肢 DVT 病史至少6个月,在髂静脉或股总静脉存在狭窄闭塞而远端流入道静脉血流足够通畅,同时合并中重度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症状的患者中使用。
本文是王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