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吴磊 三甲
吴磊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

新冠流行背景下慎重决策抗CD20单抗的使用

425人已读

抗CD20药物(利妥昔单抗等)在一些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中已经有较多的应用,比如自身免疫性脑炎,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视神经脊髓炎、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等,其治疗效果突出,对应而来的是副作用相对其他DMT(疾病修饰治疗)药物也更强一些。

在近期我国新冠肺炎流行的背景下,笔者检索了关于COVID-19与利妥昔单抗治疗关系的文献,挑选了数篇高影响因子研究结果结合大家关心的问题做一次总结分享给大家做参考。

1. 抗CD20药物对疫苗接种的影响:荟萃分析研究发现抗CD20药物治疗,尤其是最近一次治疗6个月内的患者,其疫苗接种后的血清学反应与未进行治疗组相比明显减弱;使用抗CD20药物与疫苗接种后较低的血清转化率直接相关[1, 2];通俗的说就是影响疫苗接种效果

2. 对新冠感染后自身抗体形成的影响:在对新冠感染后处于恢复期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抗 CD20 药物治疗使患者新冠感染后的体液反应降低[3];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抗 CD20 药物删除了B细胞,而B细胞是体液免疫主要的发动器;也就是说影响了感染后保护性抗体的形成和效果

3. 对新冠感染及预后的影响:抗 CD20 药物增加了新冠感染风险[4];也增加了严重新冠感染的风险(包括住院风险、入住 ICU 和需要人工通气等)[5, 6]。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笔者认为目前情况下还是需要结合患者病情做稳妥的治疗决策,控制病情和降低感染风险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截屏2022-12-31 上午12.10.09.png

参考文献


吴磊
吴磊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