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向大鹏
向大鹏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浙江 线上诊疗科

为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182人已读

文章摘要: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都呈显著的增高。而来自我国的流行病学数据也发现,全国各省份几乎步调一致的出现甲状腺癌的高发态势。本文探讨了甲状腺癌高发的原因以及提前发现的问题。

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都呈显著的增高。而来自我国的流行病学数据也发现,全国各省份几乎步调一致的出现甲状腺癌的高发态势。一般来讲,一种类型的肿瘤的高发流行,总是与人种、地域即饮食文化等诸多因素相关的。但是甲状腺癌的高发似乎完全超越的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家普遍认为目前甲状腺癌高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甲状腺超声检查的普及。

倒退10年,健康体检还是非常新鲜、稀罕的事,而甲状腺超声检查更不是常规操作。但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诸如甲状腺超声、肺高分辨CT之类的检查已经成为健康体检的常规。这便导致了大量了甲状腺结节及肺小结节的提前发现。

大家注意下这个词:提前发现。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按照既往的肿瘤诊治流程,这些微小结节或者甲状腺癌是不会出现在门诊的,也就不存在治疗的问题。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大量早期、无临床影响的微小结节都被打上了癌症的标签,这种情况下就涉及到提前干预的问题

笔者相信“提前”干预的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以前得肿瘤治疗从未出现过。事实上,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比如,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研究陆续发现3mm-1cm的乳头状癌在尸检中的发现率非常高,比率在6%-36%不等。

不难想象,这些尸检无意中发现的微小癌灶,如果追溯其发展进程可能在数年到数十年不等。为什么对微小癌会提出观察和射频的微创治疗?原因就在这。在甲状腺超声筛查普及之前,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其实是非常低的,而且预后和现在并无不同。在那个时候,甲状腺癌都是发展到肉眼可见或者能明显到触诊到以后才会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才会涉及到手术治疗的问题。而绝大多数的微小癌携带者,其实都是处于无症状的类似于“观察随访”状态,事实上就是病人和医生都不知道有这个事。

如果不提前把这些微小癌筛查出来,病人不会有过度的恐慌和持续的焦虑,医生也不存在过度手术治疗的压力。更为吊诡的是:如果没有提前发现这些微小癌携带者的生活质量其实会更高!为什么?因为病人将没有手术创伤,没有手术并发症,没有手术瘢痕,没有长期服药、随访的困扰。此外,病人的寿命没有任何大的影响。

除了甲状腺微小癌,早期的肺癌以及前列腺癌等等,其实都存在“提前发现”和“过度治疗”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很好理解,但处理起来却极其的棘手。发现了癌症,难道不需要手术治疗么?谁敢说不需要手术治疗?谁愿意承担这个不治疗带来的风险?肿瘤治疗指南可以明确建议你密切随访,但是一般不会说不用手术或者无需处理。事实上,这个“密切随访”的潜台词就是这个问题基本不大。然而,对这个“问题不大”疾病的临床解读基本就指望病人的医生了。

医生如果解读为:这个是癌,还是手术放心,那么病人大的概率需要要经历手术。医生如果解读为:先回去观察吧,问题不大!那估计大多数病人会欢天喜地的庆祝自己躲过一劫。而事实也的确是这样:不论是立即手术,还是选择了观察随访,病人的生命周期其实没什么差别。然而手术切除等毁损性操作(及并发症)却实实在在的降低了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变了病人的生活轨迹。

所以,恶性肿瘤的“提前发现”绝对是我们当下这个时代特有的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处理,不但考验着医生的智慧,也考验着病人的心理。以微小乳头状癌为例,如果不加区分的一概建议病人手术切除,一定会造成大量过度治疗的后果。如果病人对病情缺乏必要的了解,慌不择路的要求手术切除,往往也会留下很对遗憾。

面对微小癌究竟该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怎么样的处理流程最好?笔者也没有好的建议。但笔者认为,通过科普的方式让甲状腺结节或微小癌病人了解相关的知识,让他们面对这一普遍问题不盲从、不过度恐慌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在面对主治医生的建议时,病人将会有更充足的心理准备及更从容的面对。

向大鹏
向大鹏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浙江 线上诊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