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涂画 三甲
涂画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妇科

关于宫颈锥切,为什么要做2次手术?

921人已读

文章摘要: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宫颈癌患者得以早期被发现。本文介绍了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发展过程,以及宫颈活检和宫颈锥切手术的作用,帮助患者了解病变的真实程度对治疗决策的重要性。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宫颈癌患者得以早期被发现——越早发现肿瘤,意味着治疗效果越好,如果能在宫颈病变的早期阶段发现,患者甚至有可能不用切除子宫,更好的保障生活质量,对我们妇科肿瘤医生来说,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我们所见到的早期宫颈癌和宫颈病变患者,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宫颈活检获得了病理诊断。这些患者可能并没有教科书所描述的典型症状,仅仅是经过常规体检发现,偶尔有同房后少量出血,或月经不规律。病理报告通常是这样描述的:送检组织镜下见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考虑为CINIII,累及腺体。或:局灶可疑小灶间质浸润/局灶可见间质浸润约2mm,请结合临床。许多患者看到这里都会十分慌乱,拿着报告咨询医生,医生往往会告诉患者,目前诊断宫颈病变明确,不除外宫颈癌可能,需要先做一次宫颈锥切手术,这是个小手术,但是要根据锥切后的病理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有可能需要做第二次手术切除子宫。

许多患者这时就会有疑问了,年纪大的患者会问:我已经没有生育要求了,只想尽快把病治好,能不能不做锥切,直接切除子宫?年轻患者会问:我还有生育要求,做完锥切之后,能不能不切子宫?

这些问题要解释到位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患者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宫颈癌诊断,分期,还有治疗决策的基本知识,遗憾的是在门诊往往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解释,我在这里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答这些问题。

关于宫颈病变和宫颈癌

几乎所有的宫颈癌都是由癌前病变发展来,病理报告上的鳞状上皮内病变即为宫颈癌的癌前病变,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3级,那么它们相互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呢?

宫颈表面披覆着一层鳞状上皮,鳞状上皮下面是基底膜,基底膜下面是间质,这些鳞状上皮就是宫颈癌的起源——最初,只是靠近基底膜的少量鳞状上皮细胞发生癌变,范围比较小,随着病变的加重,癌变的细胞越来越多,逐渐占据整个鳞状上皮层,当病变范围不足整个上皮层的1/3时,为CIN1,病变范围达到1/3-2/3时,为CIN2,病变范围超过2/3时,为CIN3,病变占据整个上皮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时,为原位癌。进一步发展之后,终于有一天,癌细胞突破了基底膜,整个疾病也就发生了质的转变,肿瘤细胞会肆无忌惮向间质深处浸润,一开始浸润深度比较浅,可能只有1-2mm,称为早期浸润癌,肉眼是看不见的,之后浸润会逐渐加深,甚至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这个阶段就是典型的宫颈浸润癌了。

CIN2.jpg

CIN2,病变范围接近上皮层1/2

CIN3.jpg

CIN3,病变范围超过上皮层2/3

浸润癌.jpg

早浸癌,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

宫颈活检病理不完全代表真实的病变程度

宫颈活检,无论是直视下还是阴道镜下完成,检到的都只是肉眼所见最为可疑的部分,只是几个小小的点,那么在活检范围之外有没有更严重的病变呢?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这个只有通过宫颈锥切才知道。宫颈是一个圆柱体,锥切就是在这个圆柱体上做一个圆锥状的切除,所获得的标本包含整个宫颈的表面。这份标本会由病理医师做细致的切片检查,有可能宫颈活检只是CIN3级,但锥切却在活检范围之外发现了癌浸润;也有可能宫颈活检提示癌浸润深度只有1mm,但锥切后却发现了深度达8mm的癌浸润。因此,活检只是诊断的第一步,锥切才是第二步,活检几个点可以反映宫颈表面的一部分,但代表不了全部。就好像我们在一颗苹果表面发现了几个虫洞,那么最深的洞在哪里呢?可能并不在我们发现的那几个之中,只有把整个表皮削掉,仔细检查才能发现。

宫颈锥切.jpg

宫颈锥形切除术

了解病变的真实程度对治疗决策至关重要

宫颈病变程度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如果锥切的病理仍然只有癌前病变,也就是CIN1-3级,甚至未见CIN病变,切缘也是干净的,那么患者完全可以考虑保留子宫,不需要做进一步的处理,定期复查即可,特别是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如果锥切发现了浸润性癌,那么通常是要做第二次手术的,而且要根据浸润深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如果浸润深度在3mm以内,同时也没有脉管癌栓,那么患者可以仅仅接受I型全子宫切除,部分年轻患者甚至可以考虑保留子宫;如果浸润深度超过3mm,那么患者需要接受II型甚至是III型的子宫切除以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范围相较I型全子宫切除会大很多,手术的复杂程度,风险,并发症发生率也会明显提升。


如果没有根据病变的程度进行合适的手术会怎么样?

可以说,后果会非常麻烦,给患者增加很多不必要的风险,例如,患者只有CIN3级,未到浸润癌的程度,却接受了III型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这种手术的创伤较大,术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排尿功能,还有发生尿瘘的风险,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属于明显的过度治疗。又例如,患者活检是CIN3,实际上浸润深度已达到8mm,也就是IB1期宫颈癌的标准,却没有做锥切,直接做了I型全子宫切除,术后才发现是宫颈癌IB1期,只做I型子宫切除是不够的,这种情况属于治疗不足,复发风险非常高,需要补充行宫旁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难度和风险都会提升很多,或补充放疗和化疗,同样增加很多不必要的风险,将医生和患者都置于尴尬的处境。


所以,如果要规避这些风险,我们首先必须了解病变的真实程度,在肉眼还看不见肿瘤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宫颈锥切,进行全方位的病理检查,才能掌握疾病到底进展到了哪一步,才能有的放矢,施以精准的治疗,保障患者的权益和生活质量。


涂画
涂画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