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科普|卵巢巧囊手术需要知道以下几点
文章摘要: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因其囊内液是液体巧克力样外观,因此被形象的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简称巧囊。本文介绍了巧囊是否需要手术、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因其囊内液是液体巧克力样外观,因此被形象的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简称巧囊。
一、巧囊是否需要手术?
巧囊手术的目的是改善疼痛等症状、排除恶性肿瘤和促进生育。对于没有症状,直径小于4cm的卵巢巧囊,可以观察随访。
可以按照以下的策略进行随访:
可以每6个月复查一次体格检查和超声检查,根据囊肿的变化调整随访频率。
(1)囊肿大小和临床特征保持稳定,1年一次体格检查和超声检查。
(2)囊肿体积增大或不确定性增加,则缩短至每3个月一次体格检查和超声检查。连续2次检查显示囊肿体积增大或复杂性改变或出现症状,可以考虑手术。
总而言之,对于有症状或者体积增长迅速或者可疑恶变的巧囊,需要手术,首选的手术方式是腹腔镜。
二、巧囊手术有什么风险?
除了跟其他手术一样要面对各种手术风险之外,巧囊手术有其特殊性。
(1)巧囊患者盆腔内常常存在严重的粘连,手术难度可能会相当大。巧囊往往与子宫、输尿管、直肠粘连,有损伤临近器官的风险。
(2)巧囊可能会影响卵巢排卵,导致不孕,但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不大。然而,手术切除巧囊会或多或少的带走一部分卵巢组织,从而影响卵巢储备,表现为AMH的下降。虽然医生会仔细分离、轻柔操作,但是这种情况仍是不可避免的。
三、巧囊术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1)巧囊剥除手术后2-3天会出现阴道流血,属于正常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手术引起卵巢激素水平暂时性下降,从而导致子宫内膜撤退性出血。不需要治疗,观察就可以。
(2)巧囊虽然是良性疾病,但却是复发性疾病。仅仅通过一次手术和短期药物治疗难以根治,需要像对待糖尿病、高血压一样长期管理。同时要定期检查,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四、巧囊患者术后的药物治疗?
巧囊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五大类。
第一,非甾体类抗炎药
最常用的就是布洛芬,作用是缓解疼痛症状,不能控制疾病的进展。
第二,孕激素类
孕激素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的细胞增殖,使异位的子宫内膜病灶缩小、萎缩。
常用的孕激素类药物有:地诺孕素、 甲羟孕酮、地屈孕酮、孕三烯酮以及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
第三,复方口服避孕药(COC)
COC可以抑制排卵,从而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进而抑制异位的子宫内膜病灶生长,控制疾病进展。
第四,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
GnRH-a可以抑制垂体功能,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至绝经后水平,同时还可以直接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活性,从而达到控制疾病进展的治疗作用。长期应用会有低雌激素症状,例如失眠、潮热等,需要补充低剂量刺激缓解症状。
第五,中药
中医中药博大精深,很多中药可以有效缓解痛经症状。

本文是吕洪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