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乔宇琪 三甲
乔宇琪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消化科

炎症性肠病为什么要用激素?

627人已读

文章摘要: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对于炎症性肠病的诱导缓解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介绍了糖皮质激素的历史、分类、作用和副作用,并探讨了如何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

回答炎症性肠病为什么要用激素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激素是什么?与生物学里泛指的激素不同,这里的激素是一个特指的概念,用于指代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发现和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855年。当年托马斯·艾迪生报道了一种后来被命名为艾迪生氏病的疾病。65年后,人们认识到这种疾病的原因是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导致的。1935年人们提取了第一个商品化的肾上腺皮质提取物,可的松。1948年可的松经人工制备后用于临床研究。1949年菲利普·肖瓦特·亨奇医生首次使用可的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此后糖皮质激素被扩大应用于几乎所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这项突破性的工作,亨奇医生也因此获得了195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1955年糖皮质激素首次被报道用于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时至今日,糖皮质激素依然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相信大家都知道,自身免疫是导致炎症性肠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广义来说,炎症性肠病也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因此糖皮质激素在治疗炎症性肠病中仍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用于炎症性肠病的糖皮质激素分为两代,第一代糖皮质激素作用于全身,常用的品种包括泼尼松和甲泼尼龙等,均可用于中到重度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第二代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为高效局部作用的药物,用于轻到中度炎症性肠病的病人。

糖皮质激素由于其快速起效,常常被用于炎症性肠病的诱导缓解。对于活动期炎症性肠病病人,常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属于炎症性肠病的一线用药。说到糖皮质激素,很多患友可能更关心的不是疗效,而是药物的副作用。因为大多数病人多多少少对于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会有所了解,比如满月脸、水牛背、骨质疏松、血糖血压升高、消化道出血、感染等等。事实上,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药物不良反应这个问题。药物短期使用的副作用和药物长期使用的副作用往往差异很大,而上面提到的副作用,多数是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后产生的。由于糖皮质激素通常只用于炎症性肠病的诱导缓解,不会长期使用,这与一些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维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不同。无激素缓解,也一直是炎症性肠病诊治所追求的一个目标。在维持治疗阶段,我们现在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使得糖皮质激素不再用于炎症性肠病的维持缓解。因此如何规范的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病人在副作用可控的情况下得到最大的获益,需要进行风险获益的考量,也需要医患双方共同配合。

本文已发表于科普读物《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120问》ISBN:9787308231503

微信图片_20230124074625.jpg


乔宇琪
乔宇琪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