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有中国特色的保卫膀胱道路
文章摘要:TMT模式是当前欧美国家保膀胱的标准策略:即电切联合放疗、化疗。如何突破现有保膀胱模式,扩大适应症,帮助更多的患者保持高质量并且有尊严的生活,同时确保肿瘤学疗效,则是国内外学者共同面临的挑战。
TMT模式是当前欧美国家保膀胱的标准策略:即电切联合放疗、化疗。业已证实,对于严格筛选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取保留膀胱综合治疗,其疾病无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与膀胱根治术相当,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如何突破现有保膀胱模式,扩大适应症,帮助更多的患者保持高质量并且有尊严的生活,同时确保肿瘤学疗效,则是国内外学者共同面临的挑战。如果我们完全追随、重复欧美国家的模式,采取跟跑的方式,最多能够达到和欧美国家相同的保膀胱效果,但要想突破瓶颈,获取更好的保膀胱效果,就需要坚持技术创新和器械创新,整合多方面资源和平台,走有中国特色的保卫膀胱道路。
1.从外科技术角度:膀胱癌保留膀胱的诸多环节中,手术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作为外科医生,要努力将手术做到极致。通过改进技术,提高电切质量,减少肿瘤残留率。我们连续多年在美国泌尿外科学会年会上报告的膀胱肿瘤精准射频切除术(BTAR术式),利用等离子射频能量平台,充分发挥β刀的精确解剖和精准止血特性,克服了传统膀胱肿瘤电切的多种缺陷,明显提高了手术质量。通过创新外科技术,才能实现弯道超车,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保卫膀胱之路。 近年来,我们在国内多个重量级会议上提出——让二次电切成为历史。我们提出“初次电切比二次电切重要”、“不要制造二次电切的机会”、“二次电切存在固有的悖论”、“珍惜二次电切的治疗机会”等理念,获得了多位资深膀胱癌专家的赞同。今后,通过中国泌尿外科工作者的协作努力,“二次电切”将首先在中国成为历史,进一步循证医学的证据,将改变当前国外膀胱癌指南对二次电切的认识。
2.从手术器械研发角度:手术器械是医生双手的延伸。但遗憾的是,既往在AUA、ASCO会议上很少听到中国器械品牌的声音。国内多数企业在跟踪、引进、仿制新产品方面比较积极,但对于新产品的研发,由于需要投入并且短期内难以见到效益,所以兴趣不大。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观,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主动从临床一线中寻找创新的火花,重市场、轻研发的局面正在逐渐改变。比如我们联合国内多家知名民族品牌企业,创新性研发了经尿道手术新器械,引领创新了多种保卫膀胱新术式,并多次在AUA年会等国际会议上报告。依托创新器械,最有希望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保卫膀胱的外科突破口。
3.从辅助治疗角度:对于高危、极高危患者保膀胱,手术固然是重要的一环,但通过辅助治疗,消除潜在的原发病灶及转移灶,成为外科治疗手段的必要延伸。2022 AUA、ASCO会议上,既往用于治疗转移性膀胱癌的化疗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靶向药物,在保留的膀胱综合治疗中均有应用报告。维迪西妥单抗(RC48)治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不论是否联合PD-1抑制剂,都显示出超越现有药物的疗效。未来,按照现行标准不适合保留膀胱的患者,通过“用牛刀杀鸡”模式,应用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辅助治疗措施进行术前的降期、降级及术后肿瘤学疗效的巩固,有可能为患者创造条件保住膀胱,从而实现“癌口夺食”。肿瘤内科医生,需要将药物治疗的武器发挥到极致,个体化精准实施辅助治疗手段,为“保卫膀胱”保驾护航。
走有中国特色的保卫膀胱道路,全面提高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双降,即将膀胱癌的复发率降低一倍,将膀胱全切的比例降低一倍。
本文是孙圣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