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入微创联合地诺孕素治疗症状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招募
文章摘要: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导致严重痛经、慢性盆腔疼痛、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和不孕等系列临床症状。本文介绍了一种微创治疗方案: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地诺孕素,具有更加微创、术后康复快速,且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子宫腺肌病是由于子宫内膜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良性疾病,好发于30~50岁的育龄期妇女,发病率为10~35%。子宫腺肌病可导致严重痛经、慢性盆腔疼痛、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和不孕等系列临床症状。
如果患者要求保留子宫,而对药物治疗耐受性、依从性较差,且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可选择介入微创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具有更加微创、术后康复快速,且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临床疗效确切,已经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作为替代妇科手术的治疗方案之一。地诺孕素是新一代合成孕激素,目前推荐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线临床治疗用药,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对子宫腺肌病患者亦有一定疗效,作为子宫腺肌病长期管理有效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目前我科妇科微创介入团队正在进行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地诺孕素治疗症状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以观察相关远期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影响情况,将为受试者减免部分地诺孕素药物费用。
入选标准:
- 年龄30~50岁女性,已生育。
- 结合临床典型症状及子宫附件磁共振等相关检查,临床诊断为子宫腺肌病。
- 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者或者无法耐受者。
- 拒绝或不适合外科手术者,或外科手术后复发者。
- 可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如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平滑肌瘤。
- 术前受试者愿意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最终能否入选由医生判断)。
- 受试者意愿接受、配合治疗后定期随访工作(如定期复查磁共振、彩超及抽血化验复查)。
子宫动脉栓塞术是如何治疗子宫腺肌病的?
目前我科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常规采用左侧桡动脉(左手腕处)穿刺入路,将细小的导管分别送达两侧子宫动脉主干远端,经微导管注射非常微小(300~500um)、不可吸收降解的栓塞微球栓塞子宫腺肌症病灶,阻断病灶营养供血,造成病变组织缺血坏死,进而异位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分泌前列腺素减少,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治疗结束拔除相关导管器械,使用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6小时)即可,术后患者即可自由活动,无需严格卧床制动,提高术后舒适度,并可有效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有何相关手术风险及副作用?
子宫动脉栓塞术相关风险
- 疼痛: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几乎所有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胀、坠痛,持续时间不等,短则2-3天,长则1-2周,一般给予有效镇痛处理后均可缓解。目前我科常规围手术期镇痛泵镇静、镇痛处理,有效帮助患者渡过术后急性疼痛期,利于术后快速康复。对于个别患友畏惧手术治疗过程,可以酌情安排全麻下进行介入手术治疗。
- 发热:25%患者,尤其肌瘤较大的患者,栓塞后一周内可出现低热,体温在38°C左右。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酌情预防抗感染处理,约持续1周后可自行消退。
- 不规则阴道出血:少部分病人栓塞后可出现阴道少量不规则流血,同时还伴有内膜脱落,可能是栓塞后子宫血供不足以维持内膜生长有关。
- 提前绝经:出现的几率非常低,主要见于围绝经期女性患者(<45岁患者绝经发生率为1%-3%,而>45岁,绝经发生率为8%)。
地诺孕素相关副作用
地诺孕素主要的副作用有:不规则阴道流血(71.9%)、头痛(18.5%)、便秘(10.4%)、乳房不适(4.2%)、恶心(3%)、易激惹(2.4%)、体重增加等等,上述症状一般不严重,98%患者可耐受。其中最突出问题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出血模式为点滴出血和突破性出血。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出血的频率与强度逐渐减轻,4个月后约50%患者的不规则出血消失。突破性出血的情况,部分可通过临时增加剂量达到缓解。
联系方式:可通过头条平台留言联系沟通。MZ:厦大中山 肿瘤微创与介入治疗科,每周三上午。
本文是刘秋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