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脚后跟疼痛怎么办?
文章摘要:本文介绍了脚后跟疼的可能原因,以及治疗方法,包括休息、换鞋、冷热敷、家庭康复锻炼和消炎镇痛药等。
很多人觉得骨刺是主要原因,然后纷纷上网搜索……
脚后跟为什么会长骨刺?
多走路能把骨刺磨掉吗?
我也长了,该怎么办?
接下来的科普,送给每个脚后跟疼的人。
骨刺只是「替罪羊」
先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骨刺」。
「骨刺」,学名叫「骨赘」,可存在于身体的各个关节处。
衰老、长期保持某个固定姿势、长期磨损等,人体会「不堪重负」,承重部位如腰椎、膝关节、脚后跟就会出现炎症,刺激骨的代偿性生长,也就有了骨赘,来帮助人体起到支撑作用。
骨赘就像消防队员,哪里需要去哪里,虽然偶尔也会添点小乱子。
很多人认为骨赘是有害的,一旦发现就应立即去除。
实际上它对人体是有一定好处的,它可以起到固定作用。比如,有的患者长期腰痛,几年后腰痛好转了,结果拍片发现腰椎长了骨赘,增加了腰椎的稳定性。
因此不要太介意骨赘的存在,它的出现只能说明「组织需要它」。
追本溯源,有问题的是需要它的「组织」,比如脚后跟。
脚后跟,你怎么了?
脚后跟疼的原因很多。

可能的原因:跖筋膜炎、足跟脂肪垫炎、跟腱炎、跟骨骨内压增高症、跟腱断裂、跟骨骨刺、骨肿瘤、滑囊炎、跟骨骨折、应力性骨折……
「说人话!」
「大多数脚后跟疼是由炎症引起。」
可是,我的脚又没破,怎么会有炎症呢?
这里的炎症指的是「无菌性炎症」,多见于慢性劳损、运动损伤等,和我们日常认识的细菌感染不一样。
脚后跟疼,该怎么办?
需要强调的是「没有诊断的治疗都是耍流氓」。
因此,你得先让医生排除骨折、肿瘤、跟腱断裂等疾病的可能。
如果排除了「无菌性炎症以外疾病」的可能,那就试试下面的方法吧。
1. 休息、减少负重运动
脚后跟疼痛,是疲劳的体现,是身体无声的抗议,既然这样,那就让你的脚歇一歇吧。
不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运动 1 个小时,建议休息 10 分钟。及时缓解疲劳,才能将疼痛扼杀在摇篮里。
2. 换双合适的鞋或鞋垫

不要被漂亮的外表所迷惑,合不合脚,穿上才知道。
脚后跟疼痛,建议穿运动鞋或坡跟鞋,有点后跟(跟高约 1.5~2 cm),但不是高跟哦。
告别恨天高、平底鞋和帆布鞋吧,它们真的不适合你。
我有很多喜欢的平底鞋,我一定要穿怎么办?
那就买双专用足跟垫,垫高脚后跟,让周围肌肉和韧带放松,疼痛也能缓解。
3. 巧用冷敷和热敷
看过专业运动员赛后马上将两条腿泡到冰水里的照片吗?
剧烈运动或运动损伤后及时冷敷,能降低炎性因子的释放。
通俗讲就是减少无菌性炎症的发生,保护身体免收或少受疼痛之苦。
而恢复期(受伤后 48 小时)适当的热敷,又能有效地缓解疲劳,促进炎症吸收,降低疼痛的程度。
推荐每次冷敷、热敷的时间为 15~20 分钟,一天 2~3 次。最好隔层毛巾,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

4. 家庭康复锻炼
1

软组织放松
① 取坐位,将患足踏在注满温水的塑料瓶上前后来回按摩放松。
② 每次30-60秒,3-5组,早中晚持续。
2




增加活跃度
① 伸展动作需停留15-60秒,动作缓和慢慢伸展,拉到有酸、紧、舒服,不要到疼痛难忍的范围。
② 每个动作连续在3次-5次,早中晚持续。
3

屈膝跟腱牵拉
① 面朝墙站立,健侧下肢居前,屈膝支撑,患者下肢居后,足趾稍指指向内侧。
② 保持双腳足跟平放于地面,朝墙下沉双侧髋部。
③ 保持拉伸状态30s,然后放松并保持30s。
④ 每天2-3组,每组重复4次,持续3-4周。
4

小腿离心运动训练
① 前脚掌踩在台阶上
② 快速抬起后脚跟缓慢向下落
③ 至脚后跟低于前脚掌的位置
④ 重复10-15次,维持30s再放松30s。
⑤ 每天2-3组,每组重复4次,持续3-4周。
5

跟腱拉伸训练
① 面向墙站,同时健侧的膝关节屈曲作为支撑,患侧下肢伸直,前足稍屈。
② 保持双足的后跟平稳着地,双髋中心下降,使躯干面向墙面。
③ 每天2-3组,持续3-4周。
6

稳定性训练
① 利用单腿站立创造不稳定的环境,提供下肢稳定性训练。
② 每次30~60秒,每天5-10次。
5. 消炎镇痛药
就像前面提到的,脚后跟疼是一种无菌性炎症,治疗需要「消炎」,而有别于用抗菌素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这里讲的消炎镇痛药物一般指非甾体类药物,如依托度酸、塞来昔布、布洛芬等,具体的用法和注意事项,别忘了咨询医生哦。
如果通过以上处理,你的脚跟疼没有缓解甚至有加重,那就赶紧找医生吧。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