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巢巧囊手术后为什么容易复发?
文章摘要:内异症手术后容易复发,复发率以每年10%增长,需要长期用药和管理。本文分析了内异症复发的原因,包括经血倒流、浸润粘连隐匿、雌激素再影响等。同时指出内异症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术后选取合适的方案预防内异症复发是非常重要的。
灿灿术后恢复得不错,这两天准备出院了,我们给她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手术后容易复发,复发率以每年10%增长,5年约50%,8年约70%,所以需要长期用药和管理。
灿灿一听,皱着眉头低声说 :“我以为卵巢巧囊切除了,病就好了。”
我说:“我们手术前讲过内异症的发生原因,你还记得吧?因为内异症和卵巢功能有关,和月经来潮有关,所以年轻女性卵巢功能好,还有二三十年才能收经,就更容易复发了。”
灿灿又问:“为什么内异症这么容易复发呢?”
我说:“内异症这个疾病比较复杂,我们仔细聊聊复发这个问题。”

经血倒流存在,新生病灶形成
内异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学说也只有子宫内膜种植学说(详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怎么形成的?一文)。而经血逆流在90%以上的生育年龄女性中都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卵巢巧囊术后,月经来潮再次来潮,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随着经血,沿着输卵管逆流进入盆腔,种植在卵巢和盆腔腹膜,形成新的盆腔内异症。
这就意味着,当有月经来潮时就存在着经血逆流的现象,势必会增加新的内异症病灶复发的风险。

浸润粘连隐匿,残留病灶存在
内异症具有侵袭性,其病灶的特点往往是盆腔粘连严重,涉及到的病变范围广(详见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什么导致粘连?一文),所以,即便是手术切除病灶,往往也难以做到彻底清除所有的病灶。
许多内异症的病灶并不具有典型的特征,因此不容易完全肉眼识别,比如卵巢巧克力囊肿就很典型,一看到这个巧克力色的囊液,就知道它是典型的内异症病灶。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病灶都如卵巢巧囊容易识别。
另外,有些微小病灶附着在腹膜表面,卵巢表面,在手术时通过肉眼是很难识别的,这些原因也导致内异症病灶容易残留,它们在此后就非常容易继续发展,逐渐形成新的内异症病灶。

雌激素再影响,病灶枯木发芽
我们知道,内异症通常发生于育龄女性,手术时以保守性手术为主,也就是卵巢巧囊剔除手术,保留卵巢组织。所以,手术以后卵巢功能虽然有所下降,但分泌雌激素的功能依然存在。
而内异症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有关,称为“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当术后雌激素再次分泌,月经再次复潮时,原来残留的病灶就会“春风雨露一相逢”,再度地“枯木发芽”,面临着复发的机会。

内外因素复杂,病因难以根除
直到目前,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并没有研究清楚,主要有:种植学说、经血逆流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诱导学说等。还和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炎症因素等相关。
遇到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未生育过的女性、生殖道发育异常等诱发因素,熬夜、少生育、生活压力大、经期同房、人流清宫等生活习惯或操作,都可能增加内异症发生的机会。
这么看来,内异症的病因真的很复杂,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外,还有内在病因(即个体体质因素)干预,这些是手术无法去除的,内异症的病因难以去除,也预示着无法用阻止单一因素的方法遏制其复发。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内异症术后复发率较高,即便是手术尽量去除内异病灶,也不等于就万事大吉了,仍面临着复发的风险。
因此,内异症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术后选取合适的方案预防内异症复发是非常重要的。
病因复杂内异症,单一阻断不可能,
病灶隐匿易残留,经血逆流又添新,
一旦分泌雌激素,新生病灶再发生,
只要月经依旧在,长期管理必须行。
本文是陈淑琴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