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究竟啥是间质性膀胱炎?
文章摘要: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症(IC/BPS)是一种慢性盆腔疼痛、膀胱区不适或压迫感,伴或不伴下尿路症状的疾病。本文介绍了该疾病的定义、诊断和治疗方法。
间质性膀胱炎在这几年逐渐被人们所了解。但对其认识确并不深入,甚至有些误区。今天讲解的一篇发表在日本泌尿外科杂志的指南,撰写者是东亚国家地区比较日本、韩国、台湾的专家,更适合国人。以提升大众对此疾病等认识。

* 首先是定义,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症(IC/BPS)是指持续存在慢性盆腔疼痛,膀胱区不适或压迫感,同时伴或不伴下尿路症状如尿频、尿急、持续尿意等。
* 该指南根据有无溃疡,可分为间质性膀胱炎(有溃疡)和膀胱疼痛综合症(无溃疡)。下面是重点,以前的指南提出了另外两个亚型:NHIC(非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 or HSB(膀胱过度敏感),但是此项指南指出,这两个亚型其实并不容易区分,膀胱镜下的差异如粘膜充血、小出血灶并不代表有膀胱的病理改变。

* 上面那段有点绕,总结一下就是:除了溃疡,其他的小病灶都不是事!
* 诊断的方法大家都很熟悉了。症状评估就是量表和排尿日记。要区分有无溃疡,就需要进行膀胱镜检查,必要时配合活检。

* 肯定很多人关心,啥时候需要做膀胱镜检查了。指南的经验是排除其他疾病,考虑IC/BPS时,可考虑膀胱镜检查。或者在常规保守治疗无效(一般3月以上)。
* 治疗方面,根据循证医学的结果,分为不同的等级。虽然方法不少,但最高的等级也只是B,所以这个病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了巨大痛苦,也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难题。
* 但是大部分治疗还是可以改善症状的。对症状轻的患者,首选考虑行为训练,包括转移注意力、适当憋尿、理疗等。


* 口服药物包括好几类,机制包括抗焦虑抑郁、缓解膀胱炎症、止疼等。以上都可以尝试,只要有效就需要坚持服用到明显症状缓解。
* 膀胱灌注方法同oab,但药物有所不同。国内有的是透明质酸、利多卡因、肝素,国外有DMSO。
* 手术部分同oab,比如包括逼尿肌注射肉毒素和骶神经调节。其他的手术包括水扩张,膀胱病损切电切术。对于部分患者,手术治疗确实疗效很好,症状可以明显缓解甚至完全消失。
本文是倪剑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