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管癌术后辅助治疗:卡培他滨长程辅助治疗,有效提高患者总生存时间!
文章摘要:BILCAP研究表明,卡培他滨在胆道癌切除术后用作辅助化疗时可以改善患者总体生存率,应被视为胆管癌根治术后的辅助治疗的标准选择。
胆管癌(Biliary Tract Cancers, BTC)是一种少见疾病。胆管癌根据肿瘤部位分为肝门内胆管癌、肝门外胆管癌和胆囊癌。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胆管癌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方式,但是胆管癌发现时仅20%左右的患者可行根治性手术,且手术的病人大多数术后会出现复发,因此预后差,总体5年总生存率不超过10%。对于不可切除胆管癌患者,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为顺铂联合吉西他滨,但目前对于可手术切除BTC患者,术后是否需要化疗,该采用什么样的化疗方案,目前尚无定论。近期的一项命名BILCAP的随机对照、多中心的Ⅲ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根治性手术后的胆管癌病人,长程卡培他滨治疗可以有效延长病人总体生存时间。

这项研究由英国的研究团队,在44个肝胆胰中心开展。纳入了447例胆管癌或肌层浸润性胆囊癌患者,都是R0/R1切除的BTC患者,定义为意向性治疗人群。入组患者按1∶1 随机分配至卡培他滨组(n=223)或观察组(n=224)。卡培他滨组患者口服卡培他滨1250mg/m2,每3周为1个周期,第1~14天用药,连用8个周期。其中遵循方案的人群为430例,卡培他滨组和观察组分别为201例和220例。主要研究终点为意向性(ITT)人群的OS,次要研究终点为遵循方案分析的OS,中位无复发生存期,毒性,健康经济学和生活质量。
卡培他滨是一个口服的氟尿嘧啶前体药物,单药或联合用药用于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和胰腺癌均显示出疗效,且耐受性良好,目前已在临床广泛使用。
研究结果显示,2006年3月15日至2014年12月4日期间,共有447名患者入组,被随机分配到卡培他滨组(n=223)和观察组(n=224)。截止到2021年1月21日,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6个月(95%CI:98-108)。在意向治疗分析中,卡培他滨组患者的中位OS为49.6个月(95%CI:35.1-59.1),而观察组患者为36.1个月(95%CI:29.7-44.2)(调整后的HR=0.84;95%CI:0.67-1.06)。卡培他滨组病人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 (RFS) 为 24.3 个月,观察组为 17.4 个月,HR 为 0.81。意向治疗分析人群的 5 年 RFS 比例为:卡培他滨组为 34%,观察组为 31%。
研究者还进一步描述了切除边缘状态、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状态和性别等因素对预后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与 R0 相比,R1 人群的生存率显著更差(HR 1.60),淋巴结阳性与阴性相比(HR 2.22),低分化肿瘤与高分化肿瘤相比(HR 1.90),生存率显著更差。女性相比男性患者生存率更高(HR 0.78)。没有证据表明疾病部位或 ECOG 体能状态与不同的生存率相关。
晚期胆管癌治疗的最新进展是可操作的基因变异的靶向治疗,包括FGFR、IDH1和BRAF等。BILCAP研究的分子描述目前正在进行中,可能会为单个亚组的生物学和其他预后变量提供进一步的见解。
BILCAP研究数据是目前胆管癌病人接受根治性手术后辅助治疗的最大宗的前瞻性研究数据集,表明卡培他滨在胆道癌切除术后用作辅助化疗时可以改善患者总体生存率,应被视为胆管癌根治术后的辅助治疗的标准选择。
本文是章爱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