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些原因导致幽门杆菌根除失败?再次治疗需要间隔多长时间?再次治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文章摘要:根除幽门杆菌治疗失败可能有多种原因,如治疗方案不规范、患者依从性差、幽门螺杆菌定植部位等。本文介绍了根除失败后的处理方法,包括更换抗生素组合、间隔时间、药敏试验等。
根除幽门杆菌治疗失败可能有以下原因:1. 杀菌失败可能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治疗方案不正规,患者未按要求完成疗程、不定时服药等。良好的依从性是决定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重要因素;有些患者图方便,自行到药店买药,按说明书口服,实际上根除幽门杆菌治疗方案中的药物剂量、方法与说明书的剂量、方法不一定一致。比如阿莫西林,说明书是一次0.5克一天三次,在根除幽门杆菌时,我们选择阿莫西林剂量是1次1克,一天两次,饭后口服,如果按说明书服药就可能根除失败。还有些患者没有吃抑制胃酸的药,没有按规定、按疗程服用,选择的抗生素耐药性高,用药剂量不足,产品质量不佳,用药期间依从性差、或者有副作用,立即停用治疗。这些都可导致根除幽门杆菌失败。
有些人根除一次幽门杆菌复查后提示根除失败又立即进行第二次治疗,并可能采取了相同的抗生素组合,间隔时间短也是导致抗生素耐药的原因之一。
2. 幽门螺杆菌定植密度和部位
根除失败,给幽门杆菌定制密度和定植部位密切相关;通常幽门螺杆菌寄生于非常部位如胃窦部与胃体交界处,更易导致治疗失败。
3.幽门螺杆菌的基因型及毒力因子影响治疗效果。
幽门杆菌在首次治疗失败后应多久再根除幽门杆菌呢?
幽幽门螺杆菌在首次治疗失败后,幽门螺杆菌就会发生球形变,从而使幽门螺杆菌逃避药物对其的杀伤作用。在此时,如果再用药治疗,不但难以根除幽门螺杆菌,还可能诱发或加重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延长两次治疗的间隔时间,除了可以降低由于短期内反复应用抗生素导致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如抗生素相关性胃肠道菌群失调),还可以使发生球形变的幽门螺杆菌有时间和机会恢复到正常的生长状态,并有可能可以降低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从而提高了再次根除治疗的成功率。多项研究表明,两次治疗间隔的时间最好是3--6个月,理论上间隔时间越久,治疗效果越好。
因此,如果不是非要短期内根除幽门螺杆菌,大可不必急吼吼地进行第二次治疗。
有症状的可以先用一些控制症状的药物。
在等待下次治疗期间,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
有患者担心间隔时间过长,导致胃内病变加重;
实际上,幽门螺杆菌感染多在儿童期获得,只是患者发现感染的时间多是在成年期,相对于漫长的感染时间,间隔几个月的时间并不算长,等待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最低的治疗风险。
根除幽门杆菌治疗失败后怎么办?
1、根除失败之后,先不要忙着继续服药。
要间隔至少3个月,有的医生建议间隔6个月后再次杀菌,会提高根除成功率。
2、上次使用过的抗生素组合,必须更换,尤其是一些高耐药性的药物,比如克拉霉素、四环素等,不能再次使用。
有条件的话,最好做一个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有两种,一种是胶囊胶囊法基因耐药检测,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就是检测者吞进一个标记好的带线的胶囊,半小时后拉出胶囊送检,另一种是胃镜下取病理,然后做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做实验前最好一个月不吃抗生素,不吃抑制胃酸和铋剂的药。
3、建议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同时杀菌
这是防止,一旦好容易根除了,有可能再次被家人传染上。
4、选择质量好的药物比如拉唑类,不妨选用抑酸效果更好地新一代制剂,如P-CAP伏诺拉生,作为新型抑酸药物,本身为活性药物,不需要酸激活,不受餐食影响,同时半衰期长,1日1次给药即可维持良好的抑酸效果,从而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成功率。抗生素选不易耐药的抗生素,尽量选择原厂产品
5、服药期间不要抽烟喝酒,也不要服用无关紧要的其他药。第二次治疗,除了阿莫西林,其他抗生素如甲硝唑、克林霉素等,必须要更换,有条件的最好做一次药敏试验,以便筛选出敏感的抗生素。
治疗结束与复查
疗程结束后需在服药结束后间隔 4 周以上时间复查,否则可能会出现假阴性,推荐进行碳 13 或碳 14 呼气试验检查。日常生活中,及时洗手、清洁口腔、家庭实行分餐制、不吃生食、高危人群定期检查、养成好习惯,就能最大程度远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