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陈志鑫 人已读
孩子便秘主要是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或粪便粗硬,排出困难,排便时有疼痛哭闹,粗硬粪便可形成肛裂,痔疮导致大便带血引起贫血。便秘和腹泻一样作为比较容易观察到的孩子的异常表现,常引起家长的不安,但其实90%以上便秘都是功能性的,也就是没有全身疾病或肠道疾病引起的。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只是排便时间延长,大便软或糊状,排便过程无不适,也无腹胀呕吐,生长发育正常,属于“攒肚”,是因为母乳吸收好,形成粪渣少引起,不需要干预。
还有一种情况,9月龄内的孩子每天都有大便,大便软糊状,但是排便的时候尖叫,哭闹,脸通红,这叫婴儿排便困难,是因为婴儿的腹肌力量不足排便能力不协调引起的。
新生儿或幼儿便秘诊断
01每周排便次数≤2次;
02自己能控制大便后每周至少有一次大便失禁;
03有排便疼痛和排便费力史;
04有大便潴留病史;
05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
06粪便体积巨大,足以阻塞厕所。
4岁以下小儿具备上述两个以上表现持续一个月即可诊断。
便秘常发生于人工喂养婴儿,添加辅食、训练排便及环境改变如初上幼儿园这三个阶段较容易出现。
便秘的原因
1、饮食因素
(1)摄入不足:婴幼儿进食太少时,经过消化液体吸收,粪渣少对直肠刺激减少导致排便反射减弱。
(2)乳中蛋白质和脂肪过多而碳水化合物不足:当乳中蛋白质过高时,因蛋白质(如牛奶、奶粉中的酪蛋白)较难以消化吸收,多余的就会与钙结合成坚实的粪块,而脂肪多了也可与肠腔中的钙结合成皂块从而导致大便干硬。
(3)水和膳食纤维不足:刚加辅食的婴儿或挑食的孩子,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膳食纤维和水摄入不足。
(4)牛奶蛋白过敏:孩子对牛奶蛋白不耐受,可导致腹泻,也可导致便秘。
2、排便习惯:
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习惯不良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有的孩子贪玩,或者有便意时环境不允许,有大便时不拉,过后又没有便意。
3、精神因素:
因为家庭环境范围改变,抗拒排便训练,不适应新环境,如厕卫生条件太差,拒绝排便,养成憋便的习惯,大便直肠潴留久造成排便疼痛,加重便秘。
4、活动少:
孩子活动减少,肠道也偷懒,蠕动减弱,造成便秘。
对策
清除肠内粪便潴留,建立良好排便习惯,合理安排膳食,解除心理障碍,鼓励患儿乐于排便。
1、清除潴留大便,短期间断使用开塞露,严重者医院灌肠处理。
2、排便习惯训练:
便秘患儿训练定时排便:
(1)餐后半小时,胃结肠反射活跃,常会出现便意,鼓励排便。
(2)定时限时排便:每天晨起坐便盆,排便时间5-10分钟。
(3)如厕训练期间出现的便秘,暂停训练2-3月再开始。
(4)给孩子阅读排便的绘本故事,认识排便过程,对孩子出现的任何进步都给予关注和鼓励。
3、合理饮食,适量饮水(少量多次,一次大量饮水可能导致水分从尿路排出而对松软大便不起作用),鼓励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用量:岁+(5-10克)。牛奶喂养的婴儿更容易发生便秘,可随年龄的增长适当减少奶量,并逐渐增加富含膳食纤维(水果,蔬菜,粗粮,豆类)摄入,家长需保证饮食经常变换花样,并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习惯。
4、维护家庭良好的氛围,对即进入的新环境提前给予适当的解释,通过视频照片认识新环境的大小朋友,促使其更好的适应。
5、适当增加运动量,对小婴儿,可在监护人照看下每天俯卧0.5-1小时,做被动操,并适当的按摩腹部,用温暖的手掌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宝宝腹部,加快宝宝肠道蠕动,也可以按摩宝宝的肛门四周,刺激肛门,从而促进排便。
6、在医生指导下药物治疗:
(1)微生态调节剂:双歧杆菌或布拉氏酵母菌散,平衡肠道菌群,改善肠蠕动。
(2)乳果糖或聚乙二醇:如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使用,维持治疗,软化大便。
7、如果孩子突然发生排便间隔延长,伴有腹痛,腹胀,呕吐,食纳减少等不适,建议立即就诊,持续的便秘经治疗无好转,需进一步完善甲状腺功能,直肠肛管测压,腹部立位片,钡灌肠,脊柱磁共振及行肛门直肠功能检查等以排除疾病因素引起的便秘。
陈志鑫医生
坐诊地点:南阳市中心医院七号楼13楼儿童消化心血管病区。
坐诊时间:星期一,上午
星期二,上午
星期三,上午
星期四,上午
星期五,上午
星期六,上午
星期日,上午
擅长:擅长以中医儿科为主,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儿童常见疾病及疑难性疾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儿童不明原因发热,腹痛,腹泻,胃炎,小儿积滞,小儿便秘,遗尿,慢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肺炎,哮喘,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便血,抽动症,免疫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及儿童预防保健治未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是陈志鑫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