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亮 三甲
刘亮 主任医师
上海中山医院 普外科

胰腺探索|壶腹癌、乏特壶腹癌、壶腹周围癌有何区别?别傻傻分不清楚!

1034人已读

文章摘要:了解壶腹的基础解剖构造之后,我们便可以更好的认识“壶腹癌”,“乏特壶腹癌”,“壶腹周围癌”。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三种疾病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常用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手段。

在胰腺外科的病房,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些非常相似的疾病名称:“壶腹癌”、“瓦特壶腹癌”、“壶腹周围癌”,那么这三种疾病到底是什么呢?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什么是壶腹?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壶腹。在胰腺外科临床中我们说的“壶腹”,指的是十二指肠肝胰壶腹也称为乏特壶腹,vater壶腹)。它是由胆总管和主胰管在十二指肠肠壁内汇合形成的膨大部分,存在于约80%-90%的人群中。

乏特壶腹末端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有oddi括约肌,起到控制调节胆汁与胰液排放以及防止肠内容物反流的作用(图一、二)。这种共同通道或共同开口是胰腺疾病与胆道疾病互相关联的解剖学基础。例如胆道结石可导致胆汁逆流入胰管诱发胰腺炎,胰头肿瘤可能压迫共同通道导致黄疸等。

了解壶腹的基础解剖构造之后,我们便可以更好的认识“壶腹癌”,“乏特壶腹癌”,“壶腹周围癌”。

图一:乏特壶腹周围解剖结构

图二:乏特壶腹周围肌肉


壶腹癌

壶腹癌一般说的是乏特壶腹癌,指发生于乏特壶腹部的肿瘤;壶腹周围癌指乏特壶腹周围2cm范围内的恶性肿瘤,包括乏特壶腹癌,胆总管下端癌和十二指肠腺癌,广义上的壶腹周围癌亦可包括侵犯壶腹部的胰头癌。乏特壶腹癌约占所有壶腹周围癌的20%(图三)。

图三:壶腹癌与壶腹周围癌

虽然壶腹周围癌的三种类型在症状上具有相似之处,均可表现为黄疸、消瘦、腹痛等胆道梗阻症状,但不同类型的壶腹周围癌在诊断、治疗和预后存在差异,诊断和治疗计划应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确定。

常用的检查方法

常用的检查方法除常规超声(包括内镜超声EUS)、腹部CT及MRI以外,较为重要的还有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ERCP既可减轻黄疸, 又可在直视下活检,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MRCP的无创性给造影剂过敏及不能耐受增强CT和ERCP检查的患者带来福音。

乏特壶腹癌

具体来说,乏特壶腹癌恶性程度明显更低,淋巴结转移出现较晚,手术切除率亦较高,大约50%的壶腹癌可以进行根治性手术。临床表现可呈早期波动性黄疸,与肿瘤组织坏死脱落有关。

常合并胆管感染,大便潜血可为阳性。ERCP可见十二指肠乳头隆起的菜花样肿物,胆管与胰管在汇合处中断,其上方胆胰管扩张。

胆总管下端癌

胆总管下端癌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在三种类型的壶腹周围癌中最差。由于胆管壁增厚或呈肿瘤样,导致胆总管闭塞,临床表现可呈早期进行性加重黄疸,出现陶土色大便,但多无胆道感染。

ERCP胆管可不显影,或呈梗阻上方胆管扩张,下端中断。胰管显影正常。

十二指肠腺癌

十二指肠腺癌恶性程度亦较低,预后较壶腹癌、胆总管下端癌均更好。临床表现由于胆道梗阻不完全,黄疸出现较晚,且黄疸不深,进展较慢。由于肿瘤出血大便潜血可为阳性,病人常有轻度贫血。肿瘤增长亦可导致患者出现十二指肠梗阻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治疗

就治疗而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是目前所有壶腹周围癌的标准治疗,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适用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

总的来说,壶腹周围癌的手术远期效果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40%-60%。对于高龄,已有肝转移,肿瘤不可切除或一般情况无法耐受较大手术的病人,可行姑息性手术,目的在于解除胆道、十二指肠梗阻,减轻疼痛。全身辅助化疗仍然是局部晚期以及复发转移病人重要的治疗手段,具体化疗方案需要根据肿瘤的病理分型决定


总结

总之,壶腹周围癌没有那么可怕。定期体检,关注黄疸、腹痛等高危症状,做好自我管理,早发现早治疗,通常患者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战胜壶腹周围癌不是梦!

刘亮
刘亮 主任医师
上海中山医院 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