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任卫东 三甲
任卫东 主任医师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为什么血糖控制很理想,却出现了并发症?

390人已读

文章摘要: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可以减少并发症,但单靠控制好血糖并不足以预防所有的糖尿病并发症。因此,糖尿病要想要远离糖尿病并发症,必须抓全局,即全面控制代谢指标,做到“七项达标”。


​为什么血糖控制很理想,却出现了并发症?

很多糖尿病友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的血糖明明控制很理想了,但为什么还是出现了并发症?

虽然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可以减少并发症,特别是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但单靠控制好血糖并不足以预防所有的糖尿病并发症。

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危及糖友生命安全的心脑血管事件、糖尿病足等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要求我们除了管理好自己的血糖之外,还要控制好血脂、血压,并纠正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因此,糖尿病要想要远离糖尿病并发症,必须抓全局,即全面控制代谢指标,做到“七项达标”:

01、糖化要稳定达标

国外大型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糖化血红蛋白长期达标可以有效地减少糖尿病眼底病变、肾脏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个体化的降糖方案,同时依靠饮食、运动的配合,使血糖“安全着陆”,糖化血红蛋白稳定控制在7.0%以下,并减少大幅度波动,尽量避免低血糖反应。

下面看一组临床对比的数据来说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重要性。

将观察组中的100例糖尿病人依据血红蛋白值是否>8%分为两组,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其中血红蛋白值<8%的46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多种感染、1例酮症酸中毒、1例低血糖、1例神经病变,并发症发生率为8.69%。

而血红蛋白值≥8%的54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多种感染、酮症酸中毒,此外还有1例出现肾脏病变、1例出现眼底病变、2例低血糖、1例神经病变,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对比得知,血红蛋白值<8%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血红蛋白值≥8%的患者 。

02、血压持久控制

需要低盐饮食,结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或钙离子拮抗剂等对血糖、血脂无不良影响的降压药物,把血压尽量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统计资料表明,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肾等慢性并发症,其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患病率是无糖尿病患者的2倍,而其肾病和失明分别为7倍和25倍。

这些合并症的发生除与血糖控制有关外,高血压是一个关键的危险因素。

所以糖尿病友要合理安排生活、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豆制品。重视非药物治疗如减肥、低盐、戒酒、戒烟、适当运动、减轻精神压力等,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03、纠正血脂紊乱

糖尿病友应针对不同的血脂紊乱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如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用贝特类;胆固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时主选他汀类;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主要靠多运动,同时可服用他汀类或烟酸类如阿昔莫司(乐脂平)等(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将甘油三酯控制在1.7mmol/L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有冠心病的在1.8mmol/L)以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应保持在1.0mmol/L以上,女性应保持在1.1mmol/L以上。

04、坚持戒烟

香烟中的烟碱可以强烈收缩血管,易对糖尿病患者的眼、肾和下肢血管造成不利影响,对糖尿病病人威胁最大的就是血管病变,特别是阻塞性血管病变。

糖尿病病人血管内壁往往不光滑,血液粘稠度大,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本来就容易发生血管阻塞,吸烟会造成血管进一步收缩,特别容易造成大大小小的血栓阻塞血管。

因此,一定要杜绝吸烟。如果吸烟量较大,一下子戒烟会有困难,则可以逐渐减量,但是一定要戒。

05、限量饮酒

女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男性不超过25g(15g酒精相当于450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50ml低度白酒)。每周不超过2次。

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研究总结:酒精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U型关系,即长期规律性适量饮酒是糖尿病的积极因素,而长期过量饮酒却增加患糖尿病尤其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华中科技大学的曲巍通过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研究显示:酒精是致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之一。

酒精的直接作用可以影响大鼠骨骼肌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与酒精作用剂量和时间有关(也就是长期酗酒会明显影响骨骼肌胰岛素的敏感性)。

06、保持正常体重

肥胖可以导致胰岛素抵抗,同时也是导致出现三高的罪魁祸首。

所以对于大腹便便的糖友,减肥是个很重要的任务,因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多种代谢紊乱的源头。

一定要通过少吃、多动配合规范的药物治疗,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内,男性腰围控制在90厘米以内,女性腰围控制在85厘米之内。

07、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

有证据表明,阿司匹林对糖尿病心脑血管事件有防治作用。

有点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主要是引起出血。对于有活动性溃疡病的患者,可引起病情加重甚至消化道出血。

高血压患者应在通过使用降血压药物,使血压下降至140/90mmHg以下时,再开始使用阿司匹林。否则,如果血压未得到控制时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脑出血的风险(用药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任卫东
任卫东 主任医师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