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颤与房性早搏是什么关系?
文章摘要:了解早搏和房颤的区别及相关知识,早搏是心律失常的一种,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期前收缩,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由于“窦房结”以外的起搏点过早发出电冲动引起心房或心室收缩,导致下一个心跳提前出现。异常跳动如起源于心房,叫作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如起源于心室,叫作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如果曾感觉心脏“偷停一次”,那很可能属于这类心律失常。

事实上,心脏并没有停跳,而是有额外的搏动比正常的搏动来得早,并且在此之后会有一个较长的间歇,这个间歇会让下一次心跳更有力,人们可以感受到这后一个强有力的心跳。
早搏很常见,人的一生中都有可能发生。早搏也可毫无症状,体检或因其他病就诊时偶然被发现。早搏本身不代表有病或病情轻重,也不是独立危险因素。

单纯的、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变的早搏,尤其是房性早搏,可认为是身体尤其是心脏向你发出“最近是否太累了,太疲劳了,精神压力太大了”的提醒,一般不太要紧,它可能会自行消失。但是,如果早搏频繁发生,甚至有心慌、胸闷等症状,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那就要及时做检查了。
房颤是指心房的不规则颤动而使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与舒张,进而导致心房的泵血功能下降或丧失。心房丧失有效收缩,心房内易形成血块,脱落后随血流系统运行,易造成血管栓塞。

房颤与早搏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两者又有联系。有学者认为频发的早搏是房颤的前兆。有些人的房性早搏会很快进展为房颤,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附言: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不但可以引起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而导致患者不适,而且还会引起心衰、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产生,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梅举教授在国际上发明了“梅氏微创房颤手术”术式、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房颤“迷宫”手术,为共同取得抗击房颤的胜利成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是梅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