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高辉
高辉 医师
密山市人民医院 神经二科

后循环缺血的类型、治疗及预防

545人已读

文章摘要:后循环缺血是指脑部的后循环的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和脑梗死,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0%。本文介绍了后循环缺血的发病情况、类型及药物治疗。

后循环缺血是什么?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 PCi) 是指脑部的后循环的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和脑梗死,又称为椎基底动豚系统缺血、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后循环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及其各分支组成,主要供应脑干、小脑上部、丘脑、枕叶、颞叶内侧及上段脊髓,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0%。发生后循环缺血时患者可表现为头晕、眩晕、肚体麻木、无力等症状。

后循环缺血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发病率: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0%。

好发人群: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人群好发。

后循环缺血有哪些类型?

后循环缺血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 基底动脉主干闭塞综合征:基底动脉或双侧椎动脉闭塞引起脑千梗死,出现眩晕、呕吐、四肢瘫痪、共济失调、肺水肿、消化道出血、昏迷和高热等,累及脑桥出现针尖样瞳孔。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觉醒和行为障碍,可伴有记忆力丧失、对侧偏盲或皮质盲,中老年车中,突发意识障码号。丼较快恢复,CT或MRI显示双侧丘脑、枕叶、颞叶和中脑多发病灶可确诊。

* 桥脑梗死型:一般表现为表现为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髓丘脑束、桥脑侧视中枢、内侧丘系受损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病灶侧眼球外展不能以及周国性面瘫、对侧中枢性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等。

* 其他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为,眩晕、呕吐、眼震、吞咽困难、构昔障碍、病灶侧共济失调、霍纳综合征、交叉性感觉障碍;枕叶梗死表现为视野缺损等;小脑梗死表现为头晕、眼震、共济失调、charcot_三联征等;枕叶梗死多表现为头晕、视野缺损、视觉异常等;多部位受损表现根据累计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药物治疗:

01血管扩张药物治疗

【代表药物】

己酮可可碱注射液/缓释片、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

【作用】

以己酮可可碱为例:

已酮可可碱是一种扩血管药,是一种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通过降低血液粘度而改善血液流变性,从而改善外周血循环障碍,己酮可可碱拮抗氧自由基,减少细胞凋亡,对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己酮可可碱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血流量、降低血黏滞度等。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后脑循环的改善,以及周围血管病,如伴有问歇性跛行的慢性闭塞性脉管炎等均有显著疗效,且良好的安全性。

这类药物可增加外周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不,提高组织供氧量从而缓解相应症状。

02抗血小板药物

【代表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作用】

动脉中血小板等成分聚集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引起血管闭塞。抗血小板药物则可以抑制血小板凝聚成血栓,从源头解决血栓形成。这类药物主要防治动脉闭塞性。

03降脂药物

【代表药物】

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

【作用】

除降低血脂作用外,此类药物还有助于稳定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它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日常管理

如果出现了后循环缺血的症状,常常预示着后循环血管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患者首先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和饮酒的患者,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生活管理:

饮食:清淡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避免高糖、高脂、高胆固醇食物。

运动: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运动或进行康复训练。

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注重心理健康。

情绪心理: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


高辉
高辉 医师
密山市人民医院 神经二科